今日要闻

一心即决,万山无阻 | 2019 ABB杯智能技术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2019-10-25 09:32:43 来源:ABB中国 阅读量:19416 评论
分享:

导读:以“智能技术 未来”为主题的2019 ABB杯智能技术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来自浙江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的三支参赛团队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举行的决赛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另有多支参赛队荣获二、三等奖和佳人气团队奖。

  【塑料机械网 会展快讯】以“智能技术 未来”为主题的2019 ABB杯智能技术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来自浙江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的三支参赛团队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举行的决赛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另有多支参赛队荣获二、三等奖和佳人气团队奖。
 
  选手说:创新,并无定式

  ABB杯智能技术创新大赛,形容词终落定在「创新」二字。「创新」——从来不是新词,但真要细究起来,可能还要从一群或以梦为马、或理想三旬的创新逐梦者说起。
 
  完整的自动控制解决方案,利用视觉系统识别待处理零件,为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合理路径轨迹和运动规划,以达到高的工程效率,其应用场景主要在食品饮料、包装、汽车以及3C行业。
 
  “创新是一种智慧,技术是一种力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参赛队带着口号前来参赛,队长蔡永杰认为,“创新一定是自发的”。事实上,智能制造组选手在决赛前一天就抵达现场,为实操演示做调试准备,从早十点到晚九点,选手们连吃饭也是在操作台前解决的。无*偶,为参加决赛,来自湖南信息学院智能建筑组的团队坐着24小时的火车跋涉到了北京,“自发”的力量真心不容小觑。


 

  不同选手对创新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智能制造组选手认为,创新就是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做出来新的东西;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智慧园区组选手认为,创新重要的是大胆;“创新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则是太原科技大学智能建筑组选手对创新的解读;另外,更有选手对创新提出了思辨型思考,在上海大学选手王国鹏的眼里,创新分两种:一种是成熟技术用于新领域,一种是成熟领域应用新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往年仅答辩的决赛形式,今年智能制造组决赛要求选手在现场进行实物操作演示,创新的输出无疑跳出了“纸上谈兵”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李传霄说“比赛提供的设备很先进,比上机器人课有意思多了”;深圳大学朱泽“跟着导师接触过很多机器人,以前接触过IRB 1200,IRB120还是次”;浙江展杭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徐鑫奇表示“公司之后准备使用ABB机器人全系列产品,提前来熟悉熟悉”;与ABB有《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校企合作项目的金陵科技学院更是为此次比赛定制了工作台。
 
  当然,实物操作环节的增加也给赛题增加了不少难度。比如,不少参赛队伍都视贝加莱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讯为“拦路虎”,金陵科技学院队伍表示,为了解决PLC问题,他们曾与贝加莱售后人员从早上九点私聊到下午五点。
 
  “贝加莱产品次加入到大赛当中,的确给选手们带来了很多阻碍。在预赛阶段有所准备的选手,在决赛中就显得游刃有余。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这样的完成度,对于这些选手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智能制造组评委之一的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培训与技术支持经理周靖对此表示,“实际上,不同设备的融合已成趋势,且越来越凸显。”


 

  与往年比赛不同的是,除了广大学生群体,在职人员也可报名参加今年的比赛。相比还身处象牙塔的学生,在职选手对「创新」还有着更细致的理解。来自浙江展杭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徐鑫奇认为,创新是以优的方案帮客户解决问题,不光要保证产品的稳定性、高性价比,还要考虑到未来三到五年的可拓展性。


 

  在进入比赛决赛的20组队伍中,共有5组在职人员队伍组建的队伍,即便在工作岗位上,也在继续探索舒适圈之外,年龄真的不是问题,正如来自浙江展杭自动化科技的参赛队伍说的那样:“我们还年轻,我们还能折腾。”没错,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
 
  评委说:创新,终归实效
 


 

  在得知自己队伍获得一等奖后,来自浙江大学的高中岳、陈晗奔表示获得了一种很意外的惊喜,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还有很多“幻想”没有实现,比如语音识别,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在评委向自己走来的后一刻,将自己能够保证的代码一股子输进了操作系统。
 
  然而,高中岳队伍的“意外”在评委眼里却是必然。因为任何“幻想”终归需要落脚实处。


 

  李少远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本次大赛智能制造组评委)
 
  创新的落脚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的源头。”他说,“大学存在的本质就是创新,但人才的培养需要土壤。我们需要ABB这样的公司与高校进行紧密合作,跨界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大学也愿意与高新企业合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对社会而言,“创新”或真不需要有多高大上,在智能建筑和智慧园区组夺得一等奖的电子科技大学团队表示,创新的先决条件是找到社会的痛点,即社会问题,然后去解决它。
 
  清华大学于庆广教授作为智能建筑和智慧园区组评委之一,对选手的整体表现给予了较高评价,同时他也指出学生选手和在职选手的差异:学生选手普遍对产品性能的把控稍有欠缺,而在职选手则需提升理论层面的创新型。这也映射出理论与实践应当相辅相成,大赛的意义也就更加凸现出来。

  从左至右:本届大赛评委清华大学于庆广教授,瑞士驻上海总领事曾礼惟先生莅临上海颁奖典礼并致辞,瑞士驻华大*公使沈鹤鸣先生莅临北京颁奖典礼并致辞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