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 2024石家庄印刷出版博览会
    地点: 石家庄市 开展时间: 2024-04-23 举办单位: 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
    (石家庄市新闻出版局)
    石家庄市印刷协会
    石家庄市发行协会
  • CHINAPLAS 2024 国际橡塑展
    地点: 上海市 开展时间: 2024-04-23 举办单位: 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  CCWPE 2024西部光电博览会
    地点: 成都市 开展时间: 2024-04-24 举办单位: 重庆市光学学会、四川省光学学会、陕西省光学学会、四川省通信学会、四川省通信行业协会

99%的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海底竟然有个垃圾场!

2020-06-05 09:02:45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 阅读量:16782 评论
分享:

导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总称世界环境保护日。

  【塑料机械网 热点关注今天,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总称世界环境保护日。
 
  2020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
 
  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海洋汇聚万物,由于地势低,陆地上的排放,终将归于海洋。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我国渤海攻坚战新数据:2019年启动渤海入海排污口大排查以来,共发现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个,基本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目标。
 
  渤海是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中,涉及海洋的攻坚战,也是我国海洋治理的“头炮”。
 
  近年来,我国非法围填海时有发生,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等资源遭受严重损害,近海水质与目标仍有差距。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承载着来自陆海的双重污染和开发压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个全国人大代表和民主党派中央关注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呼吁为保护红树林、治理海洋微塑料等立法,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体系。
 
  治理海洋微塑料,针对“禁塑”专项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陆銮眉今年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控的对策建议》。
 
  微塑料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其实不止海洋,从海洋到陆地、赤道到两极,无论土壤、水系、空气,或鱼类、贝类等食物和饮用水,都有微塑料被检出。
 
  目前,凡是尺寸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薄膜即可被认定为微塑料。新京报记者曾专访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王菊英,她表示,我国平均每条鱼检出2.6个微塑料颗粒,目前科学上尚无证据表明微塑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但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人们通常认为,海洋表面的微塑料颗粒会直接沉降到下面的海底,失踪的99%海洋塑料可能抵达深海,但仍不清楚其具体位置。近期《科学》杂志上,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国IFREMER大学和英国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从第勒尼安海(意大利西海岸外)取样的高分辨率沉积物数据以及数字模型,终于弄清了失踪的99%海洋塑料(微小的塑料碎片和纤维)的位置和含量。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曼彻斯特大学伊恩·凯恩博士说:“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臭名昭著的海洋垃圾带漂浮塑料,但我们对在深海海底发现的高浓度微塑料感到震惊,这些微塑料并不是均匀分布在海洋区域,相反,它们随着强大的海底洋流分布,这些洋流把它们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地区。”
 
  微塑料:海中PM2.5
 
  早在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
 
  据悉“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又被称为“海中PM2.5”。由于“微塑料”颗粒直径微小,体积小,就意味着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吸附的污染物的能力越强。因此与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塑料相比,“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更大。
 
  *,携带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微塑料”可从河流进入海洋,洋流控制着海洋表面塑料的分布,从而在海洋表面形成了一片片漂浮的垃圾。然而,海洋表面塑料浓度仅占海洋塑料的1%。大部分塑料都沉入了深海。目前,这些塑料在深海底部的位置仍不清楚。
 
  终于,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国IFREMER大学和英国杜伦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收集来自第勒尼安海(地中海的一部分)海底的沉积物样本,并将这些样本与经过校准的深海洋流模型和详细的海底测绘相结合。在实验室里,微塑料从沉积物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计数,然后用红外光谱进一步分析以确定塑料的类型。利用这些信息,研究小组能够展示洋流是如何控制海底塑料微粒的分布的。
 
  结果发现海底洋流可控制这些“微塑料”的流动,它们可将微塑料携带至海底峡谷,随后通过“底层水流”在海底运输,终将这些细颗粒沉积下来从而堆积大量沉积物。研究人员将这些沉积物称之为“微塑料热点地区”。这些热点地区似乎是深海的“垃圾带”。
 
  此外,这些深海洋流还携带着含氧水和营养物质,这意味着海底“微塑料热点地区”也可以容纳重要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可以消耗或吸收这些微塑料。
 
  每平方米190万个微塑料
 
  原来,微塑料主要集中在海洋600至900米的深处,这个地方的洋流与海底的相互作用大。它们要么缓慢沉降,要么被偶尔出现的浑浊洋流——强大的水下雪崩——迅速输送到海底峡谷深处。微塑料一旦进入深海,靠近海洋底部的缓慢流动的洋流会推动微塑料的流动,这些洋流可以优先将纤维和碎片集中在大量的沉积物中,进而在深海的沉积物中形成微塑料热点地区。
 
  目前发现,几乎所有的海底样品都含有微塑料,其中大部分是纤维。这些海底微塑料主要由来自纺织品和服装的纤维组成。这些污染物在生活污水处理厂得不到有效的过滤,很容易进入河流和海洋,而浓度高的微塑料可堆积在轮廓岩上。重要的是,鉴于海底洋流可为深海生物提供氧气和营养,同样地,这些有毒微塑料可能会进入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进而增加深海生物摄入的机会。
 
  微塑料通过载有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河流输送到海洋,再由强大的沉积物(浊流)带到海底峡谷,然后通过“底流”在海底运输,并沉积在泥沙中(来源:Dr Ian Kane)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海底洋流产生的微塑料热点地带的微塑料含量也高的可怕,多可达每平方米190万个微塑料,达到有史以来海底环境中报告的高水平。
 
  本研究的作者,国家海洋学中心的迈克·克莱尔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对海底洋流的详细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深海中的微塑料运输途径,从而帮助我们找到丢失的微塑料。这样一个结果强调了使用政策干预来限制未来塑料流入自然环境,并尽量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必要性。”
 
  英国杜伦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弗洛里安·波尔博士说:“很不幸,微塑料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沉积物颗粒,它与沙子、泥土和营养物质一起分布在海底。因此,我们的研究表明,诸如海底洋流之类的沉积物运输过程会将塑料颗粒集中在海底的某些位置。”
 
  背景介绍:渤海治理将为其他海域治理提供样本
 
  机构改革后,我国新组建生态环境部,将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等职责,整合纳入生态环境部职责中,此举也被称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打通了陆地和海洋。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显示,2019年,我国管辖海域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97.0%,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为28340平方千米,同比减少4930平方千米。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水质级别为一般,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为了全面治理海洋生态环境,2019年,我国启动渤海攻坚战,作为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渤海治理,将为其他海域治理提供样本。
 
  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召开海洋环境专场发布会,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介绍,目前渤海仍然处于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陆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海量较大,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等部分海湾存在一部分劣四类水体,而且水质非常容易产生波动。多个已经“消劣”的断面还可能会出现反弹。
 
  另外,受到治理周期的影响,各地区在风险防控等方面成效不平衡,生态整治修复成效不明显,部分地区的水质改善有一定成效,但是距离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总结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的工作经验,建立入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的工作体系,出台监管办法,明确备案程序,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对入海排污口全过程、规范化、精细化的动态管理。开展“十四五”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新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另外,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司长柯昶曾表示,《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已有初步想法,未来将继续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后续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八个民主党派中有三个民主党派中央提交了关于海洋环境治理的提案。
 
  民盟中央今年关注渤海生态需水问题。其指出,近年来,因为年均降水量减少、降水节律改变等自然原因,以及对生态需水认知不足、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人为原因,导致渤海生态需水匮乏,带来了许多生态问题。例如河口海域关键水环境要素物质通量的时空分布发生重大改变,河口盐度升高,栖息地环境改变,河口海域生物种群分布受到影响,导致河口生态系统退化等。
 
  其建议,建立渤海河口保护管理协调委员会,协商管海。加强系统管理渤海生态需水的科技支撑能力,科技益海。另外,梳理我国现行海洋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借鉴国内外生态需水科学理念、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参考法律法规和公约相关条款,在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之际,针对渤海河口的生态需水问题,新增有关生态需水的法律条文。
 
  农工党中央认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体制、法制障碍仍未破除。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管理涉海部门条块分割,沿海地区各自有本地区多级海洋管理机构,存在多重领导、区域割裂的现象,难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的统一协调。此外,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立法体系缺乏,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化和法治化有待加强。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要构建五个体系,包括陆海统筹的海洋规划、绿色低碳的海洋产业、生态安全的海洋环保、法制完善的海洋管理以及创新驱动的海洋科技体系等。
 
  其中,在法制完善的海洋管理体系构建中,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立法。应在国家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法的框架下,制定与之完善配套的地方海洋环境保护法。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多部门会商协调机制。另外,推动“湾长制”全面实施,逐级分解管控和保护目标,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地方监管措施。
 
  出台以红树林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法律法规,严管围填海
 
  九三学社中央今年有两份提案涉及海洋环境治理和保护,其中一份关注我国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在我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附近,分布着弥足珍贵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资源。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共称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为近海生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栖息、繁殖和庇护场所。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一段时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尤其是大规模围填海的影响,这些资源遭受严重损害。目前,我国缺少针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摸清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分布及变化情况,针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也缺少整体考虑。
 
  其建议,尽快出台以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法律法规,推动实施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一技术标准和方法,定期在全国范围开展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典型生态系统资源总量专项普查,包括资源空间分布、面积、类型、受损退化状况等。另外,科学制定实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规划,促进近岸海域一体化生态保护和整治修复。
 
  九三学社中央另一份提案关注滨海湿地保护管理。调查显示,围垦和填海是导致滨海湿地退化萎缩突出的生态问题。根据国家林业局等机构的监测结果,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已经减少了53%的温带滨海湿地。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制定全国滨海湿地专项规划,划定滨海湿地功能分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目标;划定一定比例的滨海湿地区域作为预留区,留给子孙后代,维持自然岸线保有率不降低。加大滨海湿地保护恢复力度。
 
  另外,加强围填海生态环境影响审查,严格环境准入。强化闲置围填海的空间、总量、环境准入管理,科学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消化围填海存量。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对于不符合管控要求或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的项目,坚决予以清退。开展围填海区海洋生态环境长期监测,科学评估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叠加累积影响的机制、范围和程度。开展海岸带重化工业集聚区环境风险排查评估。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