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COD浮标监测系统
为何七大城市均剑指海洋中心城市?
张春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这得益于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给地方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做了铺垫。一方面有的城市已经具备了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一方面有的沿海城市自身发展需要一个更高的定位和目标。
但他也强调,由于各城市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各不相同,不同城市在探索海洋领域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海洋中心城市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科技、服务、金融甚至海洋治理,上述七大城市未必要着眼综合,而应该做出自己鲜明的特色。”
海洋COD浮标监测系统
安然也认为,目前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七大城市中,无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区位优势看,各自均有侧重和分工。上海、深圳一个是化城市,一个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中国纳入的一个节点。青岛、大连、天津作为老牌海洋城市,需要在国家大局中找到明确定位。
“以深圳为例,其同时毗邻港澳又面向南海,如果可以联动港澳,就足以撬动更多资源。显然,其他城市有各自的侧重点。”安然说。
“科技+湾区”助推深圳
与老牌的青岛、天津等城市相比,无论是海洋经济规模还是海洋科技领域,深圳并不占优势。为何提出在深圳建设海洋中心城市?
安然认为,深圳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短板明显,但优势也相当突出。由于早期缺少科研院所布局,深圳在海洋技术领域和海洋人才储备方面长期处于劣势,但深圳的优势体现在市场化与资本两方面。
“很多上海、青岛等团队的技术专成果,终都是在深圳落地、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这说明,深圳正是充分利用了更加成熟的市场和深交所带来的资本优势,弥补了在人才和研发方面的技术劣势。”安然说。
张春宇则认为,深圳在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方面更具典型示范意义。深圳像大多数沿海城市一样面临土地资源不足、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在探索产业和集约化方面有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