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海洋污染迫在眉睫,解决根源在陆地

2018-07-03 08:35:54 来源:中国塑料机械网 阅读量:36785 评论
分享:

导读:海洋和生命的起源关系密切,生物的演变进化离不开海洋。时至今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海洋。然而今天的海洋上却被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所覆盖。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仅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29.2%;而海洋的面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占据地球面积七成的海洋如今却被塑料垃圾所覆盖。据相关媒体报道,海洋研究人员在南太平洋发现了第四条塑料垃

  【中国塑料机械网 热点关注】海洋和生命的起源关系密切,生物的演变进化离不开海洋。时至今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海洋。然而今天的海洋上却被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所覆盖。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仅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29.2%;而海洋的面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占据地球面积七成的海洋如今却被塑料垃圾所覆盖。据相关媒体报道,海洋研究人员在南太平洋发现了第四条塑料垃圾带,据了解,这条垃圾带的面积超过了两个美国加州的面积,且还有增长的趋势。
 
  自从人们在北太平洋海域发现条塑料垃圾带至今,研究人员发现整个海洋几乎都有塑料垃圾的身影。研究人员发现,海洋塑料会伤害动物。“幽灵渔捞”用具会困住并杀死上百种动物,从乌龟、海豹到鸟类无一幸免。很多生物体还会吞食塑料碎片,而吞食的塑料会在这些动物体内的消化系统内累积。据媒体报道,在北海被冲上海岸并且死亡的管鼻藿海鸟中,约90%的肠道内有垃圾。
 
  而我国在印度洋开展的第五次微塑料调查更是让海洋微塑料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微塑料的危害更甚。海洋微塑料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由于微塑料可吸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且可被鸟类及鱼类、底栖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微塑料已成为海洋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热点。
 
  法国一研究院发表的研究成果表示,将太平洋牡蛎置入在微塑料中,微塑料浓度类似于这些动物生活的沉积物中发现的微塑料浓度。研究发现,这些牡蛎在微塑料的环境中,不仅产卵的质量偏低,且产生的幼体数量也比对照组少41%,这能够证实塑料和生育问题存在直接关联。
 
  众多科学研究表明,海洋中的塑料污染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那么,人类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行动?
 
  非营利组织——“海洋清理”认为,人类应该在太平洋垃圾带周围布放100公里长的漂浮屏障。该组织宣称,这种屏障能够移除甚至清理那里一半的海洋垃圾。并且,他们已经将自己的主张付诸于了实践。
 
  这座百米长的屏障所构成的大坝坐落于临近荷兰的一处海岸。据了解,这个大坝可以在垃圾进入海洋之前被动的拦截垃圾碎片,即垃圾被洋流冲到屏障附近。然而这种大坝利用洋流收集垃圾,相比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更便于了海洋垃圾清理队清理垃圾。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屏障组成的大坝未能抵御住海浪的冲击。仅仅两个月,这种大坝就在海浪的冲击下弯曲变形。据设计人员检修之后表示,这个垃圾清理装置中有两个空气包遭到破坏,已经弯曲变形,无法与这个屏障的U型曲线保持一致。
 
  然而仅仅靠清理是无法阻止海洋垃圾的扩大的,减少海洋塑料污染的有效办法首先是防止其流入海洋。事实上,目前每年生产大约7800万吨塑料包装物,其中,有32%在使用后被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只有10%被回收利用。
 
  专家表示,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需要优化废旧塑料的回收和利用,这既需要民众广泛的参与和支持,也需要用科技手段自动分选并回收混合垃圾中的废旧塑料。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有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和14000公里的海岛海岸线,可管辖的海洋国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正在成为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塑料制品总产量达7600万吨,占总产量的15%以上,解决废旧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迫在眉睫。
 
  海洋污染问题的根源不在海洋,而在陆地,比如,超市门前设置饮料瓶回收机和建设更多的垃圾分选厂。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塑料的回收,并不断推动前沿性的科技发展,才能缓解海洋的塑料污染问题。这样,才能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可以更充分地开发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洁净的蔚蓝。
 
  注:中国塑料机械网(www.86pla.com)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数据资料参考来源:慧聪塑料网、作业帮、环球网、科学网、海尔社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