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畅谈机器换人带来的“危机”与“转机”

2019-12-31 16:45:45 来源:塑料机械网原创 阅读量:42315 评论
分享:

导读:机器换人解放了人类,减少了人类在工作中的枯燥与危险,但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诞生出一种猜想——“机器换人趋势不可逆,但这究竟是好是坏?”

  【塑料机械网 热点关注】 日前,我国新一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在天津正式发布并交付至应用单位。该机器人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系列创新成果,突破了包括视觉识别、运动控制、电磁干扰等技术性难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精确定位、自主规划路径,不仅填补了我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上的空白,更是提升了带电作业的效率和人员安全性,目前该机器人已经在国网天津电力的施加供电单位展开了试点应用。
 
  从配网带电机器人的应用上可以看出,机器人产业正显示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获得应用。在许多需要高强度作业、精准作业、危险作业的场合中,机器人代替人类上场圆满完成任务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机器换人解放了人类,减少了人类在工作中的枯燥与危险,但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诞生出一种猜想——“机器换人趋势不可逆,但这究竟是好是坏?”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分开来看。
 
  机器换人趋势的到来,笔者看来源于这些方面:经济增长、产业转型;人口红利消退,就业人口降低;科学技术发展,机械水平提升;从长远看,多种成本与收益情况的权衡;可支配资金充盈,国家、企业投资意愿强烈。
 
  在这些因素中,包含了工业4.0、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热词。简单说来,经济和科技的提升、劳动力的减少、对工作效率要求的提升是刺激机器换人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机器换人的优势所在
 
  智能化生产,效率上升
 
  在这样的需求之下,将对与之相关的诸多产业产生刺激,比如:当下的制造业,我国正在助推智能制造,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对智能机械装备的依赖,追求更加标准、更具效率的生产,机械化将是企业的未来走向。而反观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很难突出重围,机械需要付出购买和维护的成本,24小时稳定运行而不降低效率,经过一定的使用之后可以将成本补回。但是由于人容易疲劳,而且在假期、工作效率、操作规范上也相对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机械化生产正越来越受欢迎。
 
  高素质人才比率提高
 
  在智能制造的发展浪潮下,机器换人是一个大的趋势,正如我们不会返回依赖于蒸汽机提供动力的那个时代,工业化正向着越来越智能的方向行进着。基于当前机器人广泛使用的局面,多国都在进行与产业发展要求相匹配的高新技术人才。比如:德国推出“平行学习”系统,帮助学徒实现工作与高等教育的平衡;新加坡国立大学为工人提供包括非全日制学位、高管教育、免费课程等教育机会;丹麦为低技能和熟练工人提供技能与资格的再教育培训短期课程等等。
 
  顺应这个时代潮流的发展,具有更专业素养、熟练掌握高技术的人才将继续带领工业化前行,这使得无论是从国家、企业或者个人的方面都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无形中也增加了高素质人才在制造业中的比率。
 
  危险作业有替代,安全系数提升
 
  就像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通常带电作业为检修人员带去很大的安全风险,而该机器人的应用可以降低人员作业风险,同时也可以保证工作效率,对我国电网检修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也大有助力。除此之外,在其他危险环境下,机器人的安全系数和环境适应性更理想,比如在高辐射、高污染、高温、缺氧等环境中,机器人往往能够展示出比人力更持久稳定的工作状态。
 
  机器换人带来的挑战
 
  就业压力增加
 
  基于当前社会人口红利正在消退,这不可避免地带来就业人口下降的现象,机器换人正好填补了这一空隙,并带来生产效率提升、生产长期成本降低等优势。在上文中我们提到,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成为相关人员就业的一堵墙,尽管墙内的高素质人才数量正在增长,但是墙外的普通劳动者仍然大有人在。
 
  在12月30日,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0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0》指出,机器人对普通工作岗位存在替代效益。这里的普通工作岗位就是具有重复性的工作,比如长期以来我国依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
 
  如此看来,对于不具有高素质的普通从业人员而言,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根据结果显示,约有40%的劳动力人口将受到机器人的影响,女性与低学历等群体受影响较大。尽管目前的机器换人偏重于人机协作,但是依然对从业者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要求
 
  勿要一味引进,自主研发面临挑战
 
  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将为企业与相关产业带来活力,当前我国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占有颇重的分量,但其中研发仍集中于中下游领域的尴尬处境一直难令我国在机器人研发生产强国的行列中站稳脚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机器人产业一直存在着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低、民族品牌竞争力差、政策和资金支持少、研发后劲不足等问题。
 
  但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等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发布,机器人的研发正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国内已有一批批机器人企业崛起,比如:沈阳新松机器人、南京埃斯顿自动化公司、安徽埃夫特公司、武汉华中数控、广东拓斯达等。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打开了国内和市场,逐渐打破由国外机器人垄断的局面,让我们看到国产机器人产业的成长。
 
  不过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企业综合调查报告现实的数据显示,在民营企业中设立研发部门的比重在46.3%,较整体水平低2.9个百分点,而小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更需要进一步提升,具有自主研发成果技术的小型企业为17.7%,与中型和大型企业相比分别低了23.9和39.7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亟待提升,尤其是小型企业,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大企业在其中扮演的带头作用也将是示范性的。
 
  结语:机器换人的时代已然到来,它代表着工业的发展潮流,而我们正在其中浮沉。充实自身,顺流前行,我们将走得更快更远;不思进取,惰怠徘徊,我们将止步不前。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做出改变才有机会继续发展。我们意识到提升能力的必要性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机器换人带来的阵痛中,我们将看到“危”与“机”。
 
  资料参考:OFweek机器人网、新京报、机器人内参、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