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模量测定仪的原理及主要技术规格
试件在一定载荷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卸去载荷,形成恢复。但载荷大于试件的弹性变形时即产生塑料性变形。本仪器采用杠杆法对试件进行加荷、卸荷试验,以得到试件的回弹模量和塑限值。
主要技术数据
1、杠杆比:10:1
2、承载板面积:Φ25.2毫米—5平方厘米
Φ37.4毫米—11平方厘米
Φ50.5毫米—20平方厘米
例:加压端砝码重量为5KG×10—50KG
回弹模量测定仪试验时应配备的器具
1、百分表二只
2、秒表一只
3、天平,感量0.01克,一台
4、台秤,称量10KG,感量1~5克,一台
5、试筒,即内径152毫米,高171毫米击实仪一套
6、筛:孔径60、40、25、20、5毫米等圆孔筛
7、拌和工具:盘、dao、小铲等
8、量筒:100毫升和500毫升各一个
9、直刮dao:长200—250毫米,用以刮平和修饰试件表面,同时配一长150毫米的尖头修土刀
10、烘箱
11、脱模器
注:用户自备
四、试验步骤
1、试料的准备。如试料为粗颗粒的级配集料,则筛去试料中直径大于20毫米颗粒。如20毫米以下集料颗料的颗粒组成不符合级配要求,则添加所缺粒料,使其达到级配要求。
2、击实试验。按击实试验法测定材料的*含水量和大干容量,并绘制含水量——干容重关系图。
3、制试件,对于路基土做3—4组击实功能不同的试件。
例如:击实功能分别为5.6kgcm/cm3(相当于轻型击实试验方法),12.5kgcm/cm3,19.5kgcm/cm3左右的试件,每组6—7个点,利用这些试件做回弹模量试验。
对于路面材料,参照承载比试验法的制件法制取试件,同一种试件做2—4个,其中一半进行泡水测膨胀量,然后一起进行逐级加荷、卸荷试验(即测回弹模量)。
4、操作
装置如图
(一)选定承载板上单位压力:
1、对于计算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土基用0.5—1.0kg/cm3。
2、对于计算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土基用0.1—2.0kg/cm3。
3、对于底基层材料。用3—4kg/cm2。
4、对于基层材料用5—7kg/cm3。
(二)将带试筒的试验倒置在仪器的底板上,安放直径约为试筒四分之一的承载板;调平杠杆,使加砝码的一端略翘上,并安置百分表。
(三)预压:先用计算的大载荷对试件进行1—2次加荷,卸荷预压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调整承载板的位置、承载板与试样表面的接触、杠杆的高低,并调整百分表的指针指零,并使百分表预压1毫米。
(四)测回弹形变:将计算好预定的单位压力分成4—6个等份,作为每次加荷的数量(后一级荷载可略大于预定的计算总压力)。
(1)施加*级荷载(如为预定大荷载的五分之一),用秒表计时,待荷载作用达1分钟记录百分表读数,同时卸去荷载,让试样的形变恢复,到1分钟记录百分表的读数。、
(2)在结束前一步骤的同时施加第二级荷载(即预定荷载的五分之二)。待荷载动作用表达1分钟时,记录百分表读数,并卸去载荷,让试样的形变恢复,到1分钟时记录百分表读数。
(3)按上述步骤逐级进行第三、第四直至后一级加荷、卸荷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