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生胶的塑炼原理

2010年03月10日 10:12来源: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498


   一.塑炼的定义 

    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式,使橡胶由强韧的高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塑性(可塑性):橡胶在发生变形后,不能恢复其原来状态,或者说保持其变形状态的性质。 
  
  
    二.塑炼的目的和要求 
  
    1.塑炼的目的 

    减小弹性,提高可塑性;降低粘度;改善流动性;提高胶料溶解性和成型粘着性。 

    2.塑炼胶的质量要求 

    (1)可塑度要适当 

    应满足加工工艺要求,在此基础上应具有zui小的可塑性。过度塑炼会降低硫化胶的强度、弹性、耐磨性等,而且会增加动力消耗。 

    塑炼程度:根据混炼胶工艺性能和制品性能的要求来确定。 

    如:供胶、浸胶、刮胶、擦胶和制造海绵等用途的胶料,要求的可塑度较大,生胶的塑炼程度要高些。供模压用的胶料,则要求可塑性宜小。 

    一般:胶管外层胶可塑度:0.3~0.35; 

    胶管内层胶:      0.25~0.3; 

    胎面胶:          0.22~0.24; 

    胎侧胶            0.35左右; 

    海绵胶            0.5~0.6 
    (2)塑炼均匀 
  
    三.生胶的增塑方法和原理 
  
    (一)增塑方法 
  
    (二)塑炼原理 

    生胶的分子量与可塑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子量越小,可塑性就越大。生胶经过机械塑炼后,分子量降低,粘度下降,可塑性增大。由此可见,生胶在塑炼过程中,可塑性的提高是通过分子量的降低来实现的。 

    1.机械塑炼过程机理 

    在低温下:在机械力作用下首先切断橡胶大分子链生成大分子自由基。 

    (机械力引发橡胶大分子的断链,氧作为自由基接受体,起着阻断自由基的作用。) 

     在高温下:机械力切断橡胶大分子生成自由基的几率减少。橡胶大分子在机械力的活化作用下,氧引发橡胶大分子的断链。
 
    (机械力起到应力活化作用,氧作为自由基引发体,引发橡胶大分子的断链。) 

     链终止:橡胶氢过氧化物不稳定,分解生成较小的大分子,连锁反应终止。 
  
    2.影响塑炼的因素: 

    (1)机械力的作用 
 
    (2)氧的作用 

    实验证明,生胶结合0.03%的氧就能使分子量减少50%;结合0.5%的氧,分子量由10万降到5000。生胶塑炼时,随着塑炼时间的延长,橡胶质量和丙酮抽出物(其中含有氧化合物)的含量不断增加,可见氧在塑炼过程中与橡胶分子起了某种加成作用,参与了橡胶的化学反应。
 
    (3)温度的作用 

    存在双重影响:低温区(<110℃),随着温度升高,塑炼效果下降。——机械力作用 

    高温区(>110℃),随着温度升高,塑炼效果提高。——氧的氧化作用 

    (4)静电作用 

    塑炼过程中,胶料受到强烈的摩擦作用产生静电。静电积累产生放电现象,使空气中的氧活化变为原子态氧和臭氧,加速橡胶分子的氧化断链作用。 

    (5)化学塑解剂 

    a.接受型塑解剂(低温塑解剂):苯硫酚、五氯硫酚等。 

    b.引发型塑解剂(高温塑解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AIBN)等。 

    c.混合型塑解剂(链转移型塑解剂):促进剂M、DM和2,2’-二苯甲酰胺二苯基二硫化物等。 
关键词:橡胶
  • 凡本网注明"来源:塑料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塑料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塑料机械网,https://www.86pla.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