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浅谈生物塑料种种

2010年11月11日 15:11来源: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1600


     10月26日~28日,第四届生物基与生物分解材料技术和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图为此次研讨会上展出的各式各样的生物塑料制品。

    作为20世纪zui尴尬的发明——塑料,人类对它的感情是又爱又恨。爱它的物美价廉、经济实用,恨它的不可降解,给人类带来无穷烦恼。到了21世纪,人类终于发明了可以降解的塑料——生物塑料。这种塑料既有传统塑料的适用性,又克服了传统塑料难以降解的弊病,*解决了人类的后顾之忧。但是没想到的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市场难以推广。而这个问题在中国尤其突出。

    如何让看上去很美的生物塑料产业在现实中突围市场难关?CCIN记者试图通过对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的采访寻找到答案。

    高价格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生物塑料是在zui近20年面市的塑料家族中的*。主要是指以生物质为原料的塑料,或指可*生物降解的塑料。由于其中的当家品种聚乳酸(PLA)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也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玉米塑料”。凭借着原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制品可生物降解性两大优势,生物塑料成了低碳经济大旗下的塑料新材料。与传统的石油基塑料相比,它不依赖于石油资源,也不必担心会造成环境污染,顺应了环保、减排和低碳的大趋势,因而在上发展十分迅速。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告诉CCIN记者:“生物塑料一方面摆脱了化石资源的束缚,其原料大多数可以通过农作物获得,比如玉米淀粉、蔗糖、纤维素、木薯和植物秸秆等;另一方面其制品废弃后在堆肥的条件下可以*降解,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塑料随意丢弃后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是塑料行业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解决方案。”

    就是这样一个一“解”解千愁的环保新材料,却遭遇了国内市场的冷遇。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与它的“身价不菲”。

    营口永胜降解塑料有限公司的一位销售人员给CCIN记者打个比方:“在超市中,你花3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普通的塑料购物袋,而如果是用生物塑料制成的袋子,便宜的要卖到6毛,贵的会卖到1块多。你愿意出高价去买吗?”这位销售人员一语点破了生物塑料叫好不叫座的根源。

    生物塑料大多数是通过蔗糖、玉米淀粉或木薯淀粉发酵而生产出来的,其原料价格是普通塑料的2~4倍,制品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这让普通的消费者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CCIN记者从生物塑料生产厂家了解到,目前聚乳酸的价格每吨2万元左右,而像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聚丁二酸丁二醇(PBS)等生物塑料的吨价则超过了4万元。相比之下,普通的聚乙烯、聚丙烯原料只有1万多一点。以这样高的成本想要和传统的石油基塑料较量,新型的生物塑料还显得底气不足。

    既然是以农作物为原料,那么能否通过降低原料成本来降低价格?毕竟玉米要比石油容易得到,而且可以用之不竭。但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委会秘书长翁云对此似乎并不乐观:我国的生物塑料产业刚刚起步,处于产业化初期,羽翼未丰。而且设备投资大,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加工性能提升和市场推广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zui关键的是,我们在生物塑料加工技术上还没有突破,所以投资下不来——

    技术不成熟造成事倍功半

    生物塑料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与有着上百年应用历史的传统塑料相比,其产品性能和加工工艺及技术上的差距还很大,造成了投入大但产出效益不高的局面。

    无论是业内的专家、学者还是企业家,对于这一点,他们并不讳言。

    王献红博士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他对生物塑料产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但在谈到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时,他坦言,生物塑料本身的性能有许多缺陷,是不能单独加工成制品的,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改性,才能成为可应用的制品。“我们的研发团队一共二十几个人,其中十几个人是专门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的,有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深圳市光华伟业实业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何旭东也表示,生物塑料的加工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制品的性能也无法*各种消费需求。尽管市场上已有的生物塑料品种众多,但材料本身的机械和加工性能只在某一方面突出,综合性能还存在许多不足。

    据了解,尽管生物塑料也是塑料,但其加工条件和传统塑料有很大的区别,在工艺、配方和加工设备上都需要调整。这不仅仅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有些技术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样也没有得到的解决。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将攻关的重点集中在材料合成上,而在生物塑料制品加工研究方面的力量尚显薄弱,制品加工技术落后。一些制品在耐热性、抗冲击性以及熔体强度等加工性能方面与传统塑料制品相差甚远,加工出来的制品在性能上与传统塑料也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了生物塑料的大规模推广。国内的许多科研机构以及浙江鑫富药业公司、安徽安庆和兴公司、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九鼎集团等多家主要的原料生产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成本瓶颈,尽早实现投入产出效益化的目标。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业内企业都表达了一致的意见——

    市场突破要靠产业导向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生物塑料的发展轨迹应是:降低成本—打开市场—消费量增长—规模扩大—成本继续下降。很显然,在这一轨迹当中,降低成本是*的。在这个环节上,企业zui希望得到的是政策上的支持。

    在这方面,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据翁云宣说,发达国家在政策层面都给予生物塑料非常大的支持力度。美国政府从1996年起设置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鼓励发展生物塑料产业。纽约1989年开始对生产降解塑料厂家给予补贴。2002年开始美国要求每一个联邦机构都必须制定使用生物塑料的计划;日本政府也已确定目标,到2020年日本消费的所有塑料袋将有20%来自可再生资源;德国实施的政策则是禁止将含有大于5%有机物含量的固体废弃物掩埋地下,而且强制生产传统塑料袋的企业承担回收塑料袋的义务……凡此种种成就了生物塑料制品在海外市场的。

    陕西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张敏曾经在日本工作和生活过十几年,对此她深有体会:“日本的生物塑料产业在应用方面处于地位,这和日本政府的激励政策是分不开的。消费者只要是购买环保产品,就可以得到政府70%的补助。”

    据了解,中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支持产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一些企业反映,科技专项基金只是解决了部分科研经费,对产业化和市场推广来说是杯水车薪。况且支持的项目产品大多数出口到了国外。限塑令限制了传统塑料袋的用量,但并没对生物塑料的应用产生多大的促进作用。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宋存江表示,目前政府对生物塑料资金支持采用的是对*的补贴形式,而我国这部分产品大多是出口。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补贴间接地补给了国外企业。他认为,政府要认真研究国内市场,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对产业的支持一定要到位,要具体。

    何旭东则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建议,比如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在某一地区或者某一领域*行试点,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并利用法律法规或税收等手段扩大生物塑料的应用市场。

    浙江一家企业的老总说:“我们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尚可,主要是出口到欧美。但国外的订单有限,企业的生产成本又比较高,想盈利十分困难,主要是靠公司的其他业务支撑。现在坚持着做,主要是看好这个产品低碳环保的属性,期待未来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浙江、广东和内蒙古的多家企业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 凡本网注明"来源:塑料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塑料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塑料机械网,https://www.86pla.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