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推荐展会
更多 > >
推荐专题
更多 > >
二板式注塑机有哪些注意事项
二板式注塑机(Two-Plat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是现代注塑成型领域的主流设备之一,其结构特点为取消了传统三板机的中间移动模板,仅保留定模板和动模板,通过高精度导轨和液压/电动驱动系统实现合模动作。相比三板机,二板机具有占地面积小、开模行程大、能耗低等优势,但因其结构紧凑、精密度高,维护和操作时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一、安装与调试阶段注意事项
1. 基础安装要求
- 水平度:
- 设备安装基础需平整,水平度误差≤0.1mm/m(用激光水平仪检测)。
- 若基础不平,会导致模板变形,引发合模力分布不均,加速导轨和拉杆磨损。
- 地脚螺栓:
- 紧固地脚螺栓时需对称拧紧,扭矩值需达到设备手册要求(如M36螺栓需1200N·m)。
- 安装后需检查螺栓是否松动(运行1周后复紧一次)。
2. 液压系统调试
- 油温控制:
- 液压油初始温度需升至40℃以上再启动泵(避免低温粘度过高导致泵磨损)。
- 运行中油温应控制在45~55℃(过高会加速油封老化,过低影响系统响应速度)。
- 压力校准:
- 合模压力需根据模具重量和产品尺寸调整(一般设置为额定压力的70%~80%)。
- 使用压力传感器校准系统压力(误差应≤±1%),避免超压导致模板变形。
3. 电气系统检查
- 接地保护:
- 设备金属外壳需可靠接地(接地电阻≤4Ω),防止漏电引发安全事故。
- 对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高频设备,需单独设置接地排以减少干扰。
- 传感器校准:
- 位置传感器(如动模板位置检测)需用千分尺对比校准(误差应≤0.05mm)。
- 温度传感器(如料筒温度)需用标准温度计对比检测(误差应≤±2℃)。
二、操作阶段注意事项
1. 模具安装与调整
- 模具定位:
- 模具中心需与动/定模板中心对齐(偏差≤0.1mm),避免合模时产生侧向力。
- 使用模具定位环(直径比模板定位孔小0.05~0.1mm)确保精准定位。
- 锁模力设置:
- 根据模具投影面积和产品材料计算锁模力(公式:锁模力=投影面积×成型压力×安全系数)。
- 安全系数一般取1.1~1.2(如PC材料取1.2,PP材料取1.1)。
- 顶出系统调试:
- 顶出行程需比产品脱模高度多2~5mm(避免顶出或顶坏产品)。
- 顶出速度需分段控制(慢速启动→快速顶出→慢速复位),减少冲击。
2. 注射工艺控制
- 料筒温度:
- 不同材料需设置分段温度(如PA66:料斗段180℃,计量段240℃,喷嘴250℃)。
- 温度波动应≤±5℃(过高会导致材料分解,过低影响流动性)。
- 注射速度与压力:
- 注射速度需根据产品结构调整(薄壁件需高速注射,厚壁件需低速填充)。
- 注射压力需逐步升高(从50%额定压力开始,每次增加10%直至填充完整)。
- 保压与冷却:
- 保压时间需根据产品收缩率设定(一般占成型周期的20%~30%)。
- 冷却时间需确保产品固化(用热电偶检测模具型芯温度,降至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
3. 安全防护措施
- 安全门互锁:
- 安全门未关闭时,设备禁止启动合模动作(通过行程开关或光电传感器实现互锁)。
- 定期检查安全门开关灵敏度(响应时间应≤0.2秒)。
- 急停功能测试:
- 每周测试急停按钮响应时间(应≤0.5秒)。
- 确认急停后所有动作(注射、合模、顶出)立即停止,且液压系统泄压。
- 防护装置检查:
- 检查前安全门、后安全门、机械手防护栏是否完好(无破损或变形)。
- 对红外光栅防护装置,需用遮挡物测试其灵敏度(遮挡后设备应在0.2秒内停止)。
三、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1. 日常维护(每班次)
- 清洁与润滑:
- 清理模板表面残留物料(避免腐蚀模板表面镀层)。
- 对导轨和拉杆涂抹润滑脂(如KLüberplex BEM 41-132),减少磨损。
- 液压油检查:
- 观察油位(应在油窗1/2~2/3处),油位过低会导致泵吸空。
- 检查油液清洁度(用目视法检测,若油液浑浊或含气泡需更换)。
- 紧固件检查:
- 检查模具固定螺栓、动模板连接螺栓是否松动(用扭矩扳手复紧)。
- 对关键螺栓(如拉杆螺母),需每3个月重新紧固一次(扭矩值需达到设备手册要求)。
2. 周维护(每周)
- 液压系统维护:
- 更换液压油滤芯(过滤精度≥10μm),避免杂质进入系统。
- 清洗油箱呼吸器(防止灰尘进入油液)。
- 电气系统维护:
- 清理电控柜内部灰尘(用压缩空气吹扫,压力≤0.2MPa)。
- 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用螺丝刀紧固,避免接触不良引发故障)。
- 润滑系统检查:
- 检查集中润滑泵油位(低于1/3时需补充润滑脂)。
- 确认润滑管路无堵塞(用手触摸管路,感受润滑脂流动)。
3. 月维护(每月)
- 导轨与拉杆检测:
- 用激光干涉仪检测导轨直线度(误差应≤0.02mm/m)。
- 测量拉杆伸长量(若伸长量>0.1mm/m,需更换拉杆)。
- 液压元件检测:
- 检测液压泵内泄量(用流量计测量,内泄量>10%需维修或更换)。
- 检查液压阀(如比例阀、伺服阀)的响应时间(应≤50ms)。
- 电气元件校准:
- 校准PLC输入/输出信号(确保传感器信号与实际值一致)。
- 备份PLC程序(避免程序丢失导致设备停机)。
4. 年度大修(每年)
- 主要部件更换:
- 更换液压油(使用周期≤2000小时,或根据油液检测报告决定)。
- 更换导轨滑块(若磨损量>0.5mm需更换)。
- 更换密封件(如动模板密封圈、液压缸密封件)。
- 整机性能测试:
- 检测合模重复精度(应≤±0.05mm)。
- 检测注射重复精度(应≤±0.5%)。
- 检测设备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应符合行业标准,如GB/T 30200-2013)。
四、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1. 合模不动作
- 可能原因:
- 安全门未关闭或互锁故障。
- 液压系统压力不足或泵故障。
- 电气控制信号异常(如PLC输出无信号)。
- 解决方法:
- 检查安全门状态和互锁开关。
- 检测液压系统压力和泵运行状态。
- 用万用表检测PLC输出信号是否正常。
2. 产品飞边
- 可能原因:
- 锁模力不足或模板变形。
- 模具分型面磨损或密封不良。
- 注射速度过快或保压压力过高。
- 解决方法:
- 增加锁模力或检查模板平行度。
- 修磨模具分型面或更换密封条。
- 降低注射速度和保压压力。
3. 液压油温过高
- 可能原因:
- 液压油粘度过低或油量不足。
- 冷却器堵塞或冷却水流量不足。
- 液压系统内泄严重(如泵、阀磨损)。
- 解决方法:
- 更换合适粘度的液压油或补充油量。
- 清洗冷却器或增加冷却水流量。
- 维修或更换内泄严重的液压元件。
五、安全操作规范
- 操作前检查:
- 确认设备周围无障碍物,安全防护装置完好。
- 检查模具安装是否牢固,顶出系统是否正常。
- 运行中监控:
- 密切观察压力表、温度表等仪表显示,异常时立即停机。
- 避免长时间空循环运行(易导致液压油温升高)。
- 停机后处理:
- 关闭液压系统电源,泄压后进行维护。
- 清理设备表面残留物料,保持清洁。
上一篇:高混机有哪些常见故障
下一篇:常见气密性测试方法和原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塑料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塑料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塑料机械网,https://www.86pla.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