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网状纤维,又习惯称:网状聚丙烯纤维、网状纤维、聚丙烯纤维网、纤维网、抗裂纤维、建筑抗裂纤维、工程纤维、工程塑料纤维。 用途:配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聚丙烯网状纤维是以聚丙烯为原材料,通过特殊工艺制造而成的。其外观为多根纤维单丝相互交连而成网状结构。当投入到混凝土后,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纤维单丝间的横向连结经混凝土自身的揉搓和摩擦作用而破坏,形成纤维单丝或网状结构充分张开,从而实现数量众多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效果。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增强纤维,正成为继玻璃纤维、钢纤维后纤维混凝土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新热点。 | ||||||||||||||||||||
性能参数: | ||||||||||||||||||||
| ||||||||||||||||||||
| ||||||||||||||||||||
| ||||||||||||||||||||
可应用领域 | ||||||||||||||||||||
赋予混凝土的性能改善作用对大多数混凝土工程都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是发达国家大规模推广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原因。结合我国特点,优选出zui适宜的工程用途如下: | ||||||||||||||||||||
| ||||||||||||||||||||
纤维混凝土经济性 | ||||||||||||||||||||
使用会使单方混凝土的成本有所提高,但如考虑到掺入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有所改善,使用寿命大幅延长,按照整个使用寿命周期进行成本核算,掺入将使混凝土使用成本大幅下降。国内外的许多工程实例已对此予以证实。 |
结构设计 | 虽然掺入确实能使混凝土的性能获得明显改善,但一般情况下,仍作为混凝土的“次要增强筋”用于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而非“主要增强筋”承担结构主要荷载。大量试验也证实,虽然分散后获得的纤维单丝数量很多,但由于每立方米混凝土中0.9kg--1.8kg的掺量折算成体积率仅为0.1%--0.2%,因此对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等设计参数并无明显影响。建议掺入聚丙烯纤维后不改变原设计中主要受力筋的配筋率。 |
长度选择 | 一般工程混凝土中的长度为20mm为宜,喷射混凝土用纤维以10mm为宜。 |
配比设计 | 通常情况下,单方混凝土中掺量以0.9kg为宜,桥面防水层掺量1.35--1.8kg/m3,隧道用喷射混凝土掺量1.35--1.8kg/m3,并且不必改变其他材料的用量。当有特殊用途时,可通过试验确定掺量和混凝土配比。对掺有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沸石粉等活性混合材料的混凝土,的使用效果更优。 |
搅拌机选择 | 优先选用双轴卧式强制式搅拌机,也可采用自落式滚筒搅拌机。 |
投料过程 | 先投入碎石,然后投入纤维,再投入砂子搅拌两分钟,使纤维充分打开,然后投入水泥和水按常规工艺搅拌均匀即可。也可按常规工艺投入顺序施工,但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以使纤维充分混合。 |
搅拌时间 | 搅拌的目标是使充分分散成单丝或网状结构被打开。一般情况下在投入后,搅拌2--3分钟即可。 |
成型过程 | 无特殊要求,但应保证混凝土充分振实。 |
养护过程 | 无特殊要求,可按正常混凝土的养护进程进行。不能因掺入而放松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
的耐久性 | 任何有机材料在热、光、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都将逐渐老化,丧失优良的性能,但使用并不存在这类问题,因为纤维置于混凝土中*得到了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