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机械网 热点关注】
●工业级3D打印为稳定供应链提供新尝试
●3D打印迈向2.0时代,注塑与3D打印相融合
●3D打印规模化制造释放工业级应用材料新需求
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发展,不少行业遭受重创。3D打印因其可进行在线协同制作,实现灵活柔性生产而获得爆发性增长。
中国大的B2C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平台上3D打印机销售额同比去年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宝马集团(BMW Group)在6月份正式启用位于其德国的新增材制造园区。该园区共投资1500万欧元,聚焦3D打印技术的研发及快速原型制造等。
3D打印正逐渐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已不只是定制化打样,更是为稳定制造企业供应链提供新尝试。
直接使用量产材料验证产品
“受今年疫情及经济形势的影响,制造企业的订单量普遍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多快好的新品研发才能抓住商机。”阿博格机械(上海)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总监殷欢告诉“雅式橡塑网(AdsaleCPRJ.com)”。
他表示,与传统的开软模相比,工业级3D打印技术可直接使用终量产的材料进行产品验证,缩短研发周期。
阿博格在TCT 2020上展示Freeformer 300-3X。
如阿博格在TCT亚洲2020展会上*展示的新一代3D打印机Freeformer 300-3X,卸料单元从2个升级为3个,多可同时打印3种材料,熔点温度也提升到450℃,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同时还可选配额外的喷头进行连续加纤产品的打印制造。
采用阿博格Freeformer 300-3X快速制造的是双组分夹钳(左)及管道夹(右)。
TCT亚洲展会全名为2020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于7月8日-10日在上海举行。据主办方介绍,展览面积为15000㎡,参展企业220家,其中首日入场观众人数为3784,同比增长2%。
欧美市场成熟,中国市场潜力大
另外一家注塑机装备制造商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伊之密”)也在开拓工业级3D打印市场。伊之密新材料新工艺测试中心经理陈炽辉表示,工业级3D打印机在欧美等国家已比较成熟,但在中国的应用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今年伊之密*参展TCT亚洲展会,展示工业级3D打印应用 — SpaceA工业3D打印机。
“我们去年在德国已经交付了3套SpaceA工业3D打印机,今年也将有2-3套即将交付。” 陈炽辉补充道。
SpaceA工业3D打印机采用螺杆式挤出装置,使用颗粒塑料,打印速度标准挤出量是500g/小时,大是1.2kg/小时,可安装KUKA机器人带打印头,臂展可达有2米。
他举例,大尺寸、定制化的小批量产品,例汽车仪表盘在开发阶段,其设计的变动比较大,特别是背面的支撑或加强结构,多次更换模具会增加研发成本。工业级3D打印则能减少开模成本,提升研发效率。
迈向2.0时代,注塑与3D打印相融合
作为传统注塑装备制造企业,阿博格与伊之密布局3D打印,或许释放这样的信号:未来3D打印形成的分布式制造,将与传统的集中式制造相结合,促进制造模式向3D打印2.0时代演化。
“3D打印机应该像2D打印机一样,直接进驻企业工厂和车间,成为生产的一个步骤。” 深圳市迪嘉在线注塑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天然说。作为提供3D打印服务及科学注塑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迪嘉近几年借力3D打印技术,实现快速开模快速交付,如今年疫情期间负责一个口罩生产线开模项目。从接到模具设计到成功生产出口罩,仅用10天的时间。
“注塑行业要更好地发展,很有必要将3D打印融入行业来。” 李天然补充道。
规模制造释放工业级材料新需求
“与主打模型制造的3D打印1.0相比,3D打印2.0更注重规模制造,市场对工业级应用材料的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3D打印线材公司ESUN董事长杨义浒说。
作为一家主打消费级3D打印线材的企业,ESUN将大力发展工业级应用材料。如在TCT2020上与德国雷孚斯(LEHVOSS)联名发布了一款3D打印线材新品——ePA6-CF碳纤维增强尼龙。
ESUN与雷孚斯联合研制的碳纤维增强尼龙ePA6-CF。
他表示,“材料大公司在3D打印材料的研发上投入大,当期回报差,往往会遇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窘境。他们在原料端的优势与我们在耗材改性、生产与营销方面资源,可实现互补互惠。” 杨义浒补充道。
据了解,ESun易生2020年3D打印材料业务计划是增长50-60%,目前第二季度的营收达到了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