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守护“地球之心”—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2020-10-12 17:17:35 来源:塑料机械网原创 作者:四夕 阅读量:45459 评论
分享:

导读:我国从源头防控、替代使用、加强回收、开展治理等方面都对海洋为塑料治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塑料机械网 编辑视角】上完两天班又休息了一天后,不知道大家的节后综合征“治”好了吗?是不是还沉浸在小长假中无法自拔?去了海边旅游的小伙伴是不是还恋恋不舍?不过不知道海滩美景有没有蒙上海洋垃圾污染的阴影?
 
  海洋垃圾污染是世界性问题,海洋微塑料也是上普遍关注的热点。微塑料,一般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物,实际包括各种合成聚合物的类似污染,暂称“微塑料”。包括轮胎橡胶磨损后的颗粒,个人护理用品起清洗、清洁等摩擦作用的“微珠”,洗衣废水中的合成纤维、油漆涂料粉刷后逸散的微粒等。
 
  微塑料迁移性强,海洋是其重要汇聚点。
 
  微塑料依据来源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
 
  ·初生微塑料是是以微小粒径形态直接释放到环境中的塑料颗粒,即其在生产出来时就是微小的物料,进入生活消费品或作为工业应用中的残余部分进入环境,如各种人造工业塑料产品,个人护理品和化妆品(合称PCCPs)中的微珠或者柔珠(microbeads),或研磨剂等工业材料,这些微塑料会随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途径而进入周围环境;
 
  ·次生微塑料由各种进入环境中的大尺寸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下逐步破碎分解形成的塑料颗粒,如较大的塑料被紫外线照射、机械力分裂、风化致破解后形成。
 
  我国一直以来就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2007年正式启动海洋垃圾监测工作,2016年将海洋微塑料纳入监测范围。
 
  据2019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海洋表层水体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4027个/平方千米,与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区域处于同一水平(低于北大西洋中部环流区热带区域、东北太平洋和黑潮区域)。对渤海、东海15个点开展的监测结果显示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密度为0.82个/立方米和0.25个/立方米,与近年来同类调查结果相比,进一步表明了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这也印证了中国虽然是塑料生产大国,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污染大国。
 
  我国从源头防控、替代使用、加强回收、开展治理等方面都对海洋微塑料治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依法严控垃圾进入海洋环境。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严格塑料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管理,控制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陆源输入、减少海上来源。
 
  加强废弃物监督管理,近些年陆续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涉及城镇固废垃圾、农业垃圾治理、河道垃圾管理、船舶港口垃圾防治、“洋垃圾”禁令等诸多方面,对加强陆源固体废弃物管理、控制塑料废弃物入海起到积极作用。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动环境无害化处置;加大海洋垃圾清理力度,开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在海滨城市组织开展海滩垃圾清扫活动,增强公众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意识。
 
  加强科学研究,系统调查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污染,深入开展海洋微塑料传输途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研究;鼓励学术交流和数据信息共享,推进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监测技术和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将海洋垃圾纳入海洋环境例行监测范围,系统调查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污染;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应对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进程。
 
  浩瀚的海洋生机盎然,既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成为人类的蓝色粮仓;也拥有庞大的生物体系,为地球制造大量的氧气,被誉为“地球之心”。守护那一汪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部分资料参考:生态环境部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