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可降解塑料自欺欺人?解决塑料污染路在何方?

2020-10-31 09:56:12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 阅读量:16580 评论
分享:

导读:可降解塑料近年大火,其中又以聚乳酸(PLA)为人熟知,PLA用量占生物可降解塑料的45.1%,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但是,可降解塑料究竟是保护自然的出路,还是人类自欺欺人的借口?

  【塑料机械网 热点关注】可降解塑料近年大火,其中又以聚乳酸(PLA)为人熟知,PLA用量占生物可降解塑料的45.1%,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但是,可降解塑料究竟是保护自然的出路,还是人类自欺欺人的借口?
 
  香港无分解PLA设备,无堆肥场地
 
  现在香港没有回收公司将PLA回收再造,反而日常使用的传统塑料,可以将其回收再利用。香港现时亦无化学堆肥机构可提供PLA的分解环境,因此可堆肥塑料无法进入香港的塑料回收链。换言之,所谓的较环保塑料,后也会送去堆填区。
 
  即使在垃圾分类做的成功的的上海市,厨余垃圾还是需要“破袋”投放,把塑料袋归为“干垃圾”中,无论是否可降解,统统一烧了之。
 
  世界自然基金会海洋保育经理杨松颖解释,可堆肥塑料属第7号塑料(其他类别),如市民不慎将PLA塑料混入1-6号的普通塑料中回收,甚至可能会影响其他类别塑料的回收情况,对回收物造成污染。
 
  在产生微塑料部分,可降解塑料降解后与传统塑料无异,仍会残余碎片,即微塑料,有机会冲入海洋,被海洋生物吞食。(如果没有降解条件,可降解塑料和普通塑料一样会进入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都有影响。)杨松颖解释。
 
  记者日前到铜锣湾访问市民,发现部分市民均不太了解塑料种类,亦不知道香港无分解PLA所需的配套设备。
 
  一名女学生Rainbow在了解PLA后也会落入堆填区时大感惊讶:“本来以为可降解塑料中塑料含量,应该较容易分解。”但实际并非如此,这是目前大多数人对可降解塑料形成的误解。
 
  可降解塑料是一款不成熟的产物
 
  可降解塑料实际只是人们为了生活方便,不愿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为继续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五颜六色的塑料包装等高污染环境的产品,而推出的一款不成熟的自欺欺人的产物。
 
  可降解塑料是人们在环保重压下寻找的一个平衡点,既符合当前国家政策,符合消费者期待的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又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成本与技术投入。安慰国家、企业、消费者等上下游链条上、多方利益共同体因污染环境而躁动不安的亏欠心理。
 
  既然明知可降解塑料是一款不成熟的产品,为什么可降解塑料还大热?实际很多行业专家和国家政策的制定者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除了可降解塑料,并无更好的可替代产品,只能硬着头皮,捏着鼻子承认可降解塑料。
 
  此外,PLA材料需要消耗玉米等粮食作物发酵制取乳酸,而粮食作物产量则受收成状况、市场等多方因素影响。造纸是使用植物纤维,原料来源广发技术成熟。使用可降解塑料还不如使用纸,塑料的特点就是难以降解,而纸是真正可降解。
 
  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是终答案
 
  可降解塑料没有解决问题,实际加剧了塑料污染问题的解决难度。做为在塑料循环再生行业深耕多年,塑料回收再生领域颇具规模的行业专业性组织,拥有会员280多家的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以及由103家行业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塑料可持续发展协会(CSPA,原“中国废塑料协会”),协会以及众多会员企业依然在探索解决塑料污染好的解决方案。
 
  众多有识之士的行业专家:王旺(CPRRA常务副会长),高建国(全国塑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固体废物鉴别联盟、青岛大港海关、教授级高工),黄楚祺博士(CSPA(香港)中国塑料可持续发展协会会长、香港卜高通美公司董事长),汪军博士(美国高露洁公司包装材料及环保材料专家、美国塑料回收协会(APR)PET技术委员会、聚烯烃技术委员会、硬材料包装委员会及膜材料委员会成员),彭谷雨博士(CPRRA/CSPA海洋塑料项目主管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助理研究员),夏文君博士(CPRRA/CSPA治理海洋塑料污染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数位专家。
 
  众多享誉国内外的企业:迪卡侬 (北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品论坛(中国)、苏州金汇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苏州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广东盈拓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等。
 
  后共同认定一条解决塑料污染的答案,塑料的可回收性设计。为此,我们一直在不懈努力。在众多可降解塑料的呼声中,企图杀出一条真正正确的道路。
 
  CPRRA、CSPA于 2020 年 7 月 15 日启动了《塑料可回收性设计指南》系列标准的编制工作。
 
  《PET回收设计指南解读和征求意见》
 
  《软包装可回收性设计指南标准》
 
  所幸,我们有很多支持者。目前已经加入协会技术委员会、推动可回收性设计的品牌企业有雀巢、联合利华、强生、宝洁、达能、亿滋、可口可乐、百事、拜尔斯道夫、苹果、彪马、星巴克、蒙牛、纳爱斯集团、乐百氏等。
 
  同时,CPRRA、CSPA并与多家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CPRRA/CSPA 与仁渡海洋签署海洋塑料污染防治合作协议,CPRRA 与 UL 签订再生塑料认证合作协议等。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