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供应链国产替代成趋势!五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布2022年度半年报

2022-09-02 17:33:19 来源:智能制造网 阅读量:16049 评论
分享:

导读:近日,多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布半年报,从财报来看,工业机器人毛利率下降、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步伐明显加快,有望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生态。

  【塑料机械网 市场速览】 近期,工业机器人企业埃斯顿发布公告称其2022年上半年营收为16.6亿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7630万元,同比上涨两成。另四家企业新松机器人、哈工智能、新时达与埃夫特分别亏损1.5亿元、2.8亿元、2419万元及7225万元。
 
  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0.2万台 同比下滑1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0.2台,同比下降11%。2022年一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一度保持正增长。但4月和5月产量出现下滑,分别下降8.4%和13.7%。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在6月回升,同比增长2.5%。
 
  工业机器人毛利率下降
 
  综合上述企业的半年报来看,下游众多制造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很多项目的招标、交付被一再推迟或取消。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确定性,使毛利率面临下降风险。今年上半年,新松机器人的毛利率为10.6%,同比下滑了2.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毛利率为13%,同比下滑近7个百分点;哈工智能营收下降超三成,亏损额同比扩大近3倍,毛利率同比下滑近2个百分点。新时达则由盈转亏,从去年上半年盈利8856万至今年同期亏损2559万元,同比下降129%,毛利率下跌3.4个百分点;埃夫特净利润下滑24.6%,机器人业务毛利率下降1.6个百分点。
 
  供应链发展趋势: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在日前结束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多家机器人企业表示产业供应链受阻间接驱动了零部件国产化的进程。近年来供应链的紧张使得国内厂商积极转向零部件的自主化。据亿欧智库《202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的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体成本的60%,其中减速器成本占比最高,达30%,其次是伺服系统(20%)和控制器(10%)。
 
  减速器在我国发展已有近40年,种类从单一的摆线减速机到现在的摆线减速机、无级变速器、齿轮减速机、蜗轮蜗杆减速器、电动滚筒的名号能多品类。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从机器人零部件到整机,再到机器人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
 
  伺服系统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是工业机器人实现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组成方面,工业机器人的伺服控制系统由伺服驱动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反馈装置(编码器和传感器)四大部分构成。国产代表厂商主要有汇川、台达、埃斯顿、禾川、华数、翡叶动力、儒竟等。国产伺服电机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在下游接受度与产品核心性能上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从长远来看,国产逐渐满足中低端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向高端市场迈进。
 
  随着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机器人用伺服系统将在交流伺服市场规模比重中逐渐上升。GGII预计,至2023年,机器人用伺服系统市场占比将提升至40%以上,市场规模达41.0亿元。
 
  控制器被认为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能够控制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姿态、时间和轨迹,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在控制器的自主研发上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新时达在2021年ITES 深圳工业展上发布了其研发的控制器新产品SC系列运动控制器,该控制器支持32轴联动插补、128轴控制、脉冲轴,采用四核最高主频达1GHz的高性能CPU,周控周期最短可达120us;广州数控自主研发了GSK-RC机器人控制器;华中数控自主研发了CCR系列机器人控制器;迈睿机器人年初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智能控制器ADC1000;固高科技2001年研发出四轴机器人控制器,近年来已经成功研发八轴机器人控制系统并实现量产。
 
  中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0.5亿元大幅上升至2021年的14.7亿元。预计到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用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2亿元。
 
  综上,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在满足中低端市场需求的同时向高端市场进发。未来,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研发进程提速,应用领域向更多行业拓展,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步伐明显加快,有望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生态。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