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场环境不佳,北欧化工(Borealis)、陶氏化学(Dow)和耐斯特(Neste)分别决定放弃在欧洲建设大型塑料回收厂的计划。此前,该地区已有大量塑料回收厂关闭或破产,原因是充足且价格更低的原生塑料削弱了
再生塑料的价格优势,而上述企业的举措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局面。
北欧化工已暂停其在奥地利施韦夏特建设一座年产6万吨聚烯烃机械回收厂的计划,这家奥地利企业原本计划在2025年底前启用该工厂。该公司表示:“对项目的详细评估显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该工厂无法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
与此同时,陶氏化学放弃了2022年宣布的计划——在德国伯伦建设一座年产12万吨的工厂,用于化学回收混合塑料废弃物。这座回收设施原本计划采用Mura Technology公司的Hydro-PRT技术,该技术利用超临界蒸汽破解塑料中的聚合物键以生成油。
此前在7月,陶氏化学已决定于2027年永久关闭其位于德国伯伦的乙烯裂解装置及相关石化设施。拟建设的塑料回收厂所产的油本将作为该裂解装置的
原料。陶氏化学表示,关闭裂解装置是由于欧洲高昂的运营成本,包括能源成本过高。
另外,耐斯特与比利时塑料供应商Ravago Manufacturing已中止联合在荷兰弗利辛恩建设并运营一座年产5.5万吨“塑料到化学品”回收厂的计划。该工厂原本计划采用美国Alterra Energy公司开发的热解技术。
丹麦斯基夫的Quantafuel塑料回收厂将通过热解工艺把成包的废旧塑料转化为油。
欧洲塑料回收商协会(PlasticsRecyclersEurope)一年多来一直警告欧洲塑料回收商面临不公平竞争。该协会在5月致所有欧盟成员国政府的信中称,该行业“正面临不断加深的危机,需要政治行动加以应对”。该协会指出,原生材料价格仍低得多,对再生料的需求疲软,且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国竞争日益激烈。
欧洲每年生产超过2000万吨乙烯(聚合物的关键原料),同时每年回收约1000万吨塑料。据欧洲回收协会(EuRIC)数据,与从石油中生产原生塑料相比,每回收1吨塑料并进行机械加工,可减少约2.5吨二氧化碳排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