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污染物排放治理指南》、《塑料制品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两项团体标准第二次标准制订工作会顺利召开

2025-11-21 08:46:33 来源: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阅读量:269 评论
分享:
  《塑料制品污染物排放治理指南》《塑料制品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两项团体标准第二次标准制订工作会顺利召开
 
  为进一步推进塑料加工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填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空白,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于11月17日在浙江省绍兴市组织召开了《塑料制品污染物排放治理指南》、《塑料制品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两项团体标准第二次制订工作会。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兼团标委主任王占杰、中国塑协副理事长兼团标委执行主任田岩、生态环境部标准所所长王宗爽、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张颖、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羌宁等领导专家,两项团标主编人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质量标准部主任田辉和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卢志强、相关单位共50余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会议由田岩副理事长主持。
 
王宗爽
 
    
       生态环境部标准所王宗爽副所长线上参会并作会议致辞,他指出在党中央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下,国家正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及标准化工作建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中更是十几次提到标准。塑料制品应用量大、涉及面广,但目前国内塑料加工行业缺乏单独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必要推动单独制定。会议讨论的两项标准涉及生产加工的污染物产生、预防技术、过程管理、末端治理技术、可行技术路线等方面既要客观反映先进环保技术,同时依据国家发展需求要把行业节能降碳工作深入调研,制定高水平标准,为下一步转化国、行标打好基础。
 
  田辉主任重点汇报了《塑料制品污染物排放治理指南》标准的编制情况,特别是首次会议后,根据专家意见、调研以及征集的企业数据,对标准文本的修改和核心内容的优化。卢志强高工系统介绍了《塑料制品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编制情况,并对筛选出的可行技术路径及其适用性进行了深入解读。
 
  参会专家与代表们围绕两项标准草案的文本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从污染源解析、监测评估及技术可行性等不同角度,对标准草案提出了宝贵的专业性意见和建议。聚焦于污染物控制项目的完整性、排放限值的科学性与可达性、可行技术的经济适用性以及与企业实际运营的衔接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论证,并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
 
  王占杰理事长作总结讲话。他对本次工作会的阶段性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对参加制标单位和制标组全体成员的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当前塑料制品加工执行的GB 31572《合成树脂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情况不符,极大地制约了行业发展,而发达国家也未见有对塑料加工如此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标准。因此,尽快制定属于塑料制品行业自身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至关重要,兼具多重使命:既要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刚性要求,又要立足于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发展。他要求编制组坚持科学务实的原则,确保标准合规且符合行业实际,具备可操作性。同时要秉持开放协同的态度,广泛凝聚产业链合力,抓紧进度,全力推动标准早日出台并向国、行标的升级。
 
    
       《塑料制品污染物排放治理指南》、《塑料制品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两项团体标准,涉及塑料加工业各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数据、指标及治理技术,对解决困扰行业多年且行业普遍反映强烈的对塑料加工企业环保管理问题意义重大,希望更多的制品加工企业提供自己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帮助我们的《塑料制品污染物排放治理指南》指标更精准、更符合行业实际!欢迎更多的环保治理企业提供先进、质优、价格优惠的塑料污染物治理技术,帮助我们的《塑料制品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更适用、实用于塑料加工行业!欢迎更多的行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积极关注、参与此两项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文供稿:质量标准部 编辑:信息部)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产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