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聚氨酯发泡的基本原理

2014年01月21日 09:06来源: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20685


      聚氨酯是由异氰酸根并氰酸酯与氢氧根(R’- OH) 聚醚多元醇反应结合后形成的 R –- NCO -– R’。OH 应后产品的性能则决定于 R,R’两个分子基组及分子间的聚合程度于是就产生 了各种有发泡的、有不发泡的、软的、硬的成品。了解发生反应的两样基础原料,当然还少不了助剂来调解控制反应的过程与速度,它们就是:

      1.1.催化剂。广义说有两种:氨催化剂负责调节早期反应速度( 亦即乳白时间)。锡催化剂 调节后期反应速度(亦即胶化或亦称拔丝时间)

      1.2.硅油。*,清水吹不起泡,但肥皂水却能,这是因为肥皂水的表面张力小才能 出泡来,要使混合液发泡,就必须对表面张力严加控制。

      1.3.架链剂。上文提过的 R-NCO-OH-R’是一个分子。 必须要适当的串连及并连成高分子才能呈现好性能。

      1.4.阻燃剂。聚氨酯是有机原料,遇火燃烧是必然的,为了提高泡的阻燃性有必要加入燃剂。飞机上的座垫,及宾的床垫都规定了很高的阻燃性。

      1.5.发泡剂。当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后,就会释放出二氧化碳CO2这就是发泡的原动力。与此同时,亦产生尿素这是个很硬的分子,太多了会影响成形泡的性能。为获得更大的发泡量,就要借重于非反应式的发泡剂, Rll是一种冷媒,沸点是24℃,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发泡剂。原料必须恒温于20 ~ 22℃ (低过Rll的沸点),混合反应后,发出的热使 Rll沸腾,于是发起泡来.

      由于真正发生化学反应的原材料只是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所以大多数的原料供应商都把全部的原材料概分为两种。*种就是异氰酸酯R-NCO,俗称黑料-因为异氰酸酯沾上手后,会形成黑斑,几日不散。第二种就是把其他的原料,如聚醚多元醇、催化剂、硅油、架链剂、阻燃剂、发泡剂照比例预混好后,称为组合聚醚多元醇,或称白料。常有人喜欢用英文字母 A组份、B组份来称呼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如果你也想这么称呼,你必须要很小心,确定你的交谈对象是具有同样的认识。因为在国外,A、B 组份的真正身份,这么多年来,还未能达致共识。在交谈时张冠李戴,大不了只是出点误会,稍作解释就是了。但是在车间里,黑白料互混可以使整个聚氨酯发泡机内部发泡,造成不可收拾的残局。停产不在话下,设备报废可就严重了。
  • 凡本网注明"来源:塑料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塑料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塑料机械网,https://www.86pla.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