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玻璃钢冷却塔的节电技术

2009年12月28日 14:13来源:东莞市纳金机械有限公司 >>进入该公司展台人气:1686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空调开始进入许多城市的商场、办公室、会议室、旅馆、饭店、车站、影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居民住宅。

   这些空调消耗大量的电能,造成城市的非工业用电急剧增加。制冷空调在社会中应用的规模,仅以北京为例,2002年7月电网瞬间负荷已上升到782万千瓦,其中空调等降温用电占北京地区电力总负荷的38%左右。厦门在2003年8月空调制冷用电占总负荷的32%。

   许多城市空调用电量已占城市总用电量的30-40%。在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空调和制冷设备的年耗电量都是*大户。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目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能源消费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

   中国人均用电量只有1000千瓦时左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用电水平的一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用电2万千瓦时的水平。

   但在另一方面,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为印度的二点二倍,为发达国家的四至六倍;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又造成能源的浪费,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冬夏两季,空调建筑的空调耗能占整个建筑耗能的50%以上。采取必要的建筑节能措施,可使空调建筑降低空调的设备运转能耗的25%以上,因此积极采取合适的节能措施,意义重大。

   例如,一般酒店能耗以电为主,其中空调耗能占到总能耗的一半,其次就是热水。一个酒店的能耗当中,这两项占的比例zui大,仅次于人力成本。

   关于能源的几个数据: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50%。

   我国能源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居*二位。大量的能源消费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为我国能耗中煤约占3/4。

   燃烧1吨煤平均排放CO2 490公斤,粉尘13.6公斤,SO2 14.8公斤。

   因此,节能不仅功在当代,而且保护环境,利在千秋。

   二、玻璃钢冷却塔系统组成

   玻璃钢冷却塔系统简介

   玻璃钢冷却塔系统是处理和分配冷量的空调系统,通常有三种方式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和升温处理:

   1. 水管路送至各个房间的末端(风机盘管)

   2.风管道送至各个房间的风口

   3.制冷剂直接进入每个房间的末端

   水管路送至各个房间的末端(风机盘管)半集中式系统

   大楼玻璃钢冷却塔常见形式

   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混合后经过处理再通过送风管道送到每个空调房间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送风进入每个房间之前必须通过集中的空气处理装置(组合式空调箱)进行降温/升温、加湿/去湿处理.

   再通过主风道和各个支管风道送入每个空调房间

   玻璃钢冷却塔系统的组成

   玻璃钢冷却塔系统是由一系列驱动流体流动的运动设备(如水泵、风机及压缩机)、各种型式的热交换器(如风机盘管、蒸发器、冷凝器及中间热交换器等)及连接各种装置的管道(如风管、水管及冷媒管)和阀件所组成。系统一般可分下列五个循环 :

   (1)室内空气循环;(2)冷水循环;(3)冷媒循环;(4)冷却水循环;(5)室外空气循环。

  总体说来,构成玻璃钢冷却塔系统的设备和机械主要是热交换器和流体机械两种。

   热交换器是作为高、低温两种工作流体能量交换的设备。当任何一组热交换器效果不好时,会增加系统耗电率(kW/RT),不是系统耗电量增加,就是冷冻能力下降。

   流体机械则是推动工作流体循环的动力装置,其耗电量W=QHh/η。耗电量的多少决定于运转时数h,输送的工作流体流量Q,工作流体循环所需要的扬程H以及效率η,减少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玻璃钢冷却塔系统设计中的节能

   要实现玻璃钢冷却塔系统的节能,首先应设计合理。玻璃钢冷却塔系统是为空调建筑服务的,因此,节能设计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减少空调建筑的热负荷,另一方面是提高玻璃钢冷却塔系统的效率。

   空调建筑在夏季依靠制冷机将室内的热负荷移到室外。显然,减少了室内的热负荷,制冷机的运行时间就减少,玻璃钢冷却塔系统的能耗就减少。

   室内的热负荷来自两方面,一是由室内外温差而引起的热量交换,另一方面是室内照明和设备产生的热负荷。因此,可以采取遮阳、气密、绝热等措施,以减少室内的热负荷达到节能。

   1、减少室内的热负荷

  • 凡本网注明"来源:塑料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塑料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塑料机械网,https://www.86pla.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