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料生产中再生材料占比不足10%

2025-04-14 10:34:36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 阅读量:13113 评论
分享:
  4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题为Complexities of the global plastics supply chain revealed in a trade-linked material flow analy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Khaoula Houssini、李金惠、谭全银担任作者,通过贸易关联物质流分析方法,系统性追踪了2022年全球塑料的生产、使用和弃置等流动情况和存量状况,并绘制了多层级全球塑料贸易图谱。
 
  全球塑料总量数据
 
  2022年全球塑料总产量4亿吨:
 
  原生树脂生产3.62亿吨,其中98%来自化石燃料(44%来自煤炭,40%来自石油,8%来自天然气,5%来自焦炭,1%来自其他类型),2%生物来源。
 
  再生塑料 3800万吨(机械回收)。
 
  2022年,全球总计3.8212亿吨塑料进入使用阶段,主要应用领域:
 
  包装(1.5804亿吨)、建筑和施工(7205万吨)、汽车(3202万吨)、电气和电子(2802万吨)、家庭和纺织(2801万吨)、农业(1601万吨)等领域。
 
 
  图1:2022年全球塑料循环图,颜色和宽度分别对应塑料的类型和质量。单位为百万吨/年。注意:由于质量平衡计算中的舍入,数值存在微小差异。
 
  2022年全球废塑料总产量2.6768亿吨:
 
  分类和收集用于机械回收7475万吨,其中回收3796万吨(占原生生产的9%),焚烧3066万吨,填埋625万吨。
 
  2960万吨被不当管理,1.031亿吨被填埋,8999万吨被焚烧。
 
  666万吨进行了贸易。
 
  全球塑料贸易情况
 
  2022年,全球共交易4.3666亿吨塑料:
 

 

  图2:整个供应链上的全球塑料贸易:a 原料贸易流量。b 塑料添加剂贸易流量。c 原生塑料贸易流量。d 中间形态塑料贸易流量。e塑料中间制成品贸易流量。f 最终塑料制品贸易流量。g 废塑料贸易流量。h 塑料供应链中的全球进出口率。全球映射的贸易值以百万吨/年(Mt/y)表示。不确定性分析结果通过误差棒显示。注意:由于质量平衡计算中的舍入,数值存在微小差异。
 
  塑料原料贸易(图2a):贸易量 7100万吨,占总量16.3%。
 
  主要出口方:欧盟28国(31%),其他亚洲地区(26%),美国(14%)。
 
  主要进口方:中国(31%),欧盟28国(30%),世界其他地区(14%)。
 
  欧盟28国进出口双向活跃:主因区域内塑料贸易及原料区域性再出口。
 
  塑料添加剂贸易(图2b):贸易量 3000万吨。
 
  主要出口方:中国(23%);欧盟28国(22%);其他亚洲地区(18%);美国(16%);中东(13%)
 
  主要进口方:中国、欧盟28国、其他亚洲地区、美国、中东。
 
  初级塑料贸易(图2c):贸易量 1.52亿吨。
 
  主要出口方:其他亚洲地区(5155万吨,占32%);欧盟28国(4417万吨);美国(2034万吨)
 
  中间形态塑料(图2d):4700万吨(如片材、薄膜、板材等,需进一步加工)
 
  主要出口方:中国(1421万吨,全球最大出口国);欧盟28国(1507万吨);其他亚洲地区(573万吨);印度(159万吨);日本(86万吨)
 
  中间制成品(图2e):1900万吨(已部分组装的半成品)
 
  主要出口方:中国(944万吨,全球最大出口国);欧盟28国(173万吨);其他亚洲地区(142万吨);印度(122万吨);日本(24万吨)
 
  最终塑料产品(图2f):1.11亿吨(占供应链中最大份额)。
 
  主要出口方:中国(4425万吨,占全球45%),主导地位显著。其他亚洲地区(21%);欧盟28国(18%)
 
  主要进口方:欧盟28国(35%,全球最大进口市场);美国(20%);其他亚洲地区(14%);其他地区(13%);中国、中东(各5%);非洲(4%);日本(3%);印度(2%)
 
  全球塑料废料贸易数据梳理
 
  废塑料(图2g)总贸易量:666万吨
 
  1、全球塑料废料进出口格局
 
  主要出口方(按占比排序):欧盟28国占全球出口量的49%(约326万吨);日本10%(66.6万吨);其他亚洲地区9%(59.94万吨);美国4%(26.64万吨);非洲2%(13.32万吨);世界其他地区:24%(159.84万吨)。
 
  主要进口方(按进口量排序):欧盟28国348万吨(全球最大进口国);其他亚洲国家145万吨(如马来西亚、越南等);中东地区:70万吨;美国:36万吨。
 
  2、欧盟28国废塑料贸易的关键角色
 
  贸易特征:净进口国,总进口量348万吨 > 总出口量262万吨。内部贸易集中,荷兰(81万吨)、德国(34.8万吨)、比利时(31.3万吨)、奥地利(27.8万吨)占欧盟总进口的50%。
 
  出口分布:德国49万吨(占欧盟出口的17%);比利时39.3万吨(15%);法国34.1万吨(13%);意大利26.2万吨(10%)。
 
  3、亚洲国家废塑料接收地位
 
  主要接收国(按进口量排序):马来西亚35万吨(占亚洲进口的24%);越南21%(30.5万吨);印度尼西亚13%(18.9万吨);泰国12%(17.5万吨)。
 
  中国禁令影响:2018年前中国连续25年为全球最大废塑料进口国,禁令后全球贸易转向东南亚(如马来西亚、越南)。
 
  全球和区域塑料生产数据
 
  主要生产国/地区(按占比排序):
 
  中国32%(1.28亿吨);其他亚洲地区15%(6000万吨);美国14%(5600万吨);欧盟28国14%(5600万吨);中东5%(2000万吨);印度5%(2000万吨);非洲4%(1600万吨);日本3%(1200万吨);其他地区8%(3200万吨)
 
  主要聚合物(按产量排序):
 
  聚乙烯(PE)26%(1.04亿吨)、聚丙烯(PP)19%(7600万吨)、聚氯乙烯(PVC)13%(5200万吨)、聚氨酯(PUR)5%(2000万吨)、聚苯乙烯(PS)5%(2000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2%(800万吨)、其他未列明聚合物约30%(1.2亿吨)
 
  再生与生物塑料:
 
  二次塑料(再生塑料):9%(3600万吨)
 
  生物塑料:0.5%(200万吨)
 
  全球和区域塑料消费数据
 
 
  图3:全球塑料生产和消费趋势。a 按国家和聚合物类型划分的全球塑料产量分布。b 按国家和地区划分的全球塑料消费分布及全球塑料应用。c 各地区塑料消费量及人均塑料消费量(各地区/国家的塑料消费量以 Mt/y 表示,人均塑料消费量以 kg/cap 表示)。d 人均塑料产量与人均塑料消费量的比较(值以 kg/cap 为单位)。
 
  一、总消费量分布
 
  按国家/地区占比(占全球消费总量):中国20%(全球最大消费国);美国18%;欧盟28国16%;其他亚洲地区12%;中东7%;印度6%;非洲5%;日本4%;其他未列地区约12%(因四舍五入或未明确分类)
 
  二、人均消费量对比
 
  人均消费量排名:美国216公斤/人(全球最高,塑料占市政固体废物12%,其中塑料容器和包装是塑料废物的主要来源);日本129公斤/人;欧盟28国:86.6公斤/人。
 
  全球塑料回收率停滞:挑战与解决之道
 
  研究表示,全球回收率仍然停滞不前,与之前的估算相比几乎没有进展,仅占原生塑料的9%。在收集和分类的7500万吨中,仅有3800万吨被回收。
 
  研究分析了几个限制全球回收实践进展的核心挑战:塑料材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主要问题之一,包括不同类型、等级和添加剂。废塑料的污染(如食物残渣、标签和其他杂质)进一步削弱了回收工作,这些污染物会降低再生材料的质量,并在回收设施中造成操作难题。经济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油价波动,原生塑料的成本通常低于再生塑料,阻碍了对回收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资,导致低回收率的循环。
 
  该报告还指出,目前缺乏促进产品设计以提高资源效率的机制,许多产品难以被有效拆解或回收,甚至由于使用了已被禁止在产品中使用的添加剂,而无法进行回收。因此,在设计阶段实施生态设计和标准化是提高塑料回收率的关键。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产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