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停战”,再生料价格回暖

2025-05-19 09:18:42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 阅读量:570 评论
分享:
  2025 年 5 月 12 日,中美两国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大幅降低互加关税税率,为持续多年的贸易战按下 “暂停键”。更为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带来成本下降、订单回暖等直接利好,产业链各环节在短期窗口期内加速调整,同时企业长期战略布局的全球化与绿色化趋势愈发清晰。
 
  关税调整:政策松绑重塑贸易成本
 
  根据协议,美方取消91%的加征关税,中方同步取消91%的反制关税;双方另暂停24%的“对等关税”,目前保留10%基准关税及20%未提及的“芬太尼关税”。尽管未完全消除壁垒,但塑料原料及制品的进出口限制显著放宽,为行业复苏奠定基础。
 
  小额免税政策同步调整:从价关税税率由120%降至54%;维持每件邮递物品100美元的从量关税,取消原定6月1日上调至200美元的计划;新税率自2025年5月14日生效。这一税率调整主要针对中国跨境卖家 Temu、Shein 等,此前政策曾导致 Shein 在美容、日用百货等类目的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例如一套厨房毛巾价格甚至暴涨 377%。
 
  市场反应:短期订单激增与供应链重构
 
  高盛的追踪报告显示,在中美关税 “停战” 前,截至 4 月 28 日,40% 的产品对美出口发货量受到较大影响,下降幅度超过 50%,包括停止发货,而 4 月中旬这一比例为 41%。多数企业为应对关税问题,选择将生产转移至海外工厂,部分公司转移速度有所加快。
 
  中美关税 “停战” 后,情况发生积极转变。中国塑料制品企业出口成本降低,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得以恢复。企业纷纷抓住 90 天窗口期,加速清关囤积货物,不少外贸企业重新接到美国客户订单,部分企业短期对美出口订单显著回暖。而美国客户因担忧关税反弹,要求中国供应商短期内集中发货,导致美西航线集装箱订舱量增长。
 
  对于下游的家电、服装纺织、玩具等行业而言,关税下降推动其出口订单增加,进而间接带动塑料原料的需求上升,从而利好再生塑料市场。
 
  自中美联合声明发布后,部分企业反馈价格回暖。以再生PET企业为例,近期瓶砖价格上涨200元左右,再生瓶片价格同步上涨。
 
  企业战略:全球化与绿色化双轨并行
 
  据高盛的追踪报告,受访企业中近 60% 在中国境外设有生产工厂,其中 20% 正利用境外工厂取代中国对美国的发货,63% 的企业正在扩张或计划扩张 / 建立海外产能。
 
  自 2025 年以来,行业企业的海外布局进一步提速。通过海外产能分散贸易风险,同时以环保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契合全球产业链重塑需求。
 
  东南亚布局:汇隆新材宣布投资不超过 5 亿元,在印尼肯德尔工业园建设年产 3 万吨再生着色纤维、7 万吨原液着色纤维项目;朝代环保通过全资子公司完成对越南广南省三英工业园的战略投资,启动年产 10 万吨再生聚酯切片及纺丝项目建设,总投资达 3.5 亿美元。
 
  北美扎根:金发科技墨西哥基地奠基,计划建设年产 30 万吨高性能改性塑料生产线,包含 20 万吨通用塑料和 10 万吨工程塑料,产品将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器等高增长行业,为美洲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总体而言,此次中美关税调整是全球化产业链在震荡中寻求平衡的缩影。尽管关税 “停战” 带来短期利好,如成本下降、价格回暖、出口复苏,但长期挑战依然存在。90 天暂停期内,若谈判破裂,24% 的暂停关税可能重启。企业需在抓住短期窗口期的同时,密切关注政策动向与市场需求变化,灵活应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产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