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围绕塑料污染治理与垃圾分类,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切实从源头削减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方案明确,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上,广东将从生产源头发力,持续推进塑料制品减量,大力推动“以竹代塑”“以纸代塑”。同时,压实商品零售、餐饮、住宿、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主体责任,要求相关企业严格落实塑料制品规范使用要求。鼓励行业推广循环包装、循环餐具,推动塑料垃圾规范化、精细化回收利用,构建从生产到回收的闭环管理体系。
在垃圾分类方面,广东将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全程管理、全链优化、全民参与水平,推动可回收物有效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妥善处理处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开。方案还提出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目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低值可回收物再生利用补贴政策,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促进资源的高效回收。
在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中,建立健全农膜回收体系,因地制宜推广一膜多用和减量替代技术,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
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上,严控商品过度包装,推广快递绿色包装。推广净菜上市,倡导“光盘行动”。推动绿色采购和无纸化办公。
根据方案规划,到2025年,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全面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持续降低。到2027年,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指标、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全国前列。
此次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广东在 “无废城市” 建设中对塑料污染治理的系统性升级,通过明确阶段目标与具体措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