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国
橡胶工业协会发布行业月度信息(2025年第7期,总第17期)。
2025年1-5月橡胶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396家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数据,今年1-5月,橡胶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129.92亿元,同比增长5.17%,增幅较上年同期减少6.50个百分点,较4月单月增幅回落1.39个百分点。力车胎、
橡胶制品、乳胶、废橡胶4个专业表现突出,增幅均超10%
销售收入1907.90亿元,增长4.83%,增幅较上年同期减少2.23个百分点。与工业总产值类似,力车胎、橡胶制品、乳胶、废橡胶4个专业保持高速增长,增幅均超10%。
出口交货值835.11亿元,增长9.18%,增幅较上年同期减少7.23个百分点。力车胎、乳胶、废橡胶3个专业出口表现亮眼,增幅超10%。
行业出口率为37.66%,较上年同期提升0.65个百分点,轮胎、乳胶、
模具、橡胶助剂、骨架材料5个专业出口率均高于30%,显示出较强的国际市场依赖度。
2025年6月胶市月评与7月展望
6月橡胶市场重要事件回顾
1.中国轮胎企业加速海外布局:赛轮集团墨西哥工厂首条高性能半钢胎下线,实现全线贯通,成为其在北美地区的首个智能化生产基地。
山东永盛橡胶计划在摩洛哥新建600万条半钢胎工厂,继森麒麟轮胎后,成为第二家在摩洛哥布局的中国轮胎制造商,标志着国内轮胎企业海外产能布局进入深化阶段。
2.全球合成橡胶产能调整持续:日本瑞翁完成新加坡裕廊岛合成橡胶扩产,SSBR总产能达12.5万吨/年。
日本东曹将氯丁橡胶年产能将新增2.2万吨至5.9万吨,全球合成橡胶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6月橡胶价格指数
6月橡胶、合成橡胶价格指数跌至近两年低点
6月橡胶市场价格整体处于低位震荡区间,多数产品价格跌至近两年低点,具体表现为橡胶、合成橡胶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下跌4.33%和2.79%,同比分别下跌11.60%和17.36%,止跌震荡特征明显。
6月丁腈橡胶价格同、环比上涨
分产品看,丁腈橡胶是唯一同、环比上涨的产品,成为市场亮点。
丁二烯跌幅最大,环比下跌8.91%,同比下跌28.82%,其下游丁苯、顺丁、SBS等产品受拖累,环比跌幅均超3%,同比跌幅约20%。
供应宽松叠加需求端刚需不足,天胶价格上行乏力
天然橡胶价格以低位调整为主,核心原因在于供应宽松且增量预期明确,而下游轮胎行业开工好转有限,刚需采购难以支撑价格上行,叠加外围宏观情绪谨慎,价格区间震荡特征显著。
炭黑、助剂成本端支撑缺失、下游需求平淡,共同加速价格下行
炭黑与橡胶助剂延续5月跌势,价格普遍跌至近两年低位。其中,橡胶防老剂跌幅最大,主要因为原材料成本支撑不足,叠加下游按需补货节奏对价格缺乏提振。
7月橡胶市场展望
结合供需两端情况,7月橡胶产品价格大概率延续偏弱震荡运行,月均价重心或环比走低。核心逻辑是整体供应宽松趋势明确,增量预期持续释放;下游需求表现不温不火,难以形成有效提振。
关注焦点:7月初,美国对部分国家90天关税暂缓期截止后的政策动向,合成橡胶新投及检修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下游轮胎及制品企业的原材料采购节奏。
以上资讯由卓创资讯提供。
全球轮胎行业纵览
巴西:半钢胎进口量显著下降
根据国贸通大数据和巴西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巴西半钢胎进口量同比下降29%,进口额下降28%,均价略增2%至2.87美元/千克。中国进口量下降28%至5.69万吨,占比维持80%;越南、印度进口量均有20%以上的下降,墨西哥进口量降幅达55%,市场份额收缩明显;柬埔寨进口量增幅达65%,成为新兴供应力量。
巴西:全钢胎贸易格局重构
根据国贸通大数据和巴西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巴西全钢胎进口量下降28%,进口额下降32%,均价下降5%至2.47美元/千克。中国进口量虽然下降13%至1.59万吨,但占比从19%升至25%,稳居第二大来源地;柬埔寨进口量激增近3倍,传统供应国越南、印度份额呈两位数收缩,贸易格局重构明显。
澳大利亚:半钢胎进口量基本持平
根据国贸通大数据和澳大利亚海关数据,2025年1-4月,澳大利亚半钢胎进口量微降1%,进口额增长4%,均价增长5%达55.63美元/条。中国进口量下降27%至219万条,占比从57%降至42%。中国台湾进口量激增386%,日本、韩国稳定增长,越南下降47%。
澳大利亚:全钢胎进口量(额)小跌
1~3月,澳大利亚全钢胎进口量下降4%,进口额下降5%,均价下降2%至108.65美元/条。从中国大陆的进口量下降34%至49万条,占比从51%降至34%。从中国台湾的进口量骤增近17倍达24万条;韩国增长1.3倍达8万条;越南下降41%,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美国:全钢胎进口量(额)微增
根据国贸通大数据和美国海关数据,2025年1~3月,美国全钢胎进口量增长4%,进口额微增1%,均价下降3%至4.59美元/千克。贸易伙伴表现分化:从柬埔寨的进口量增长1.3倍达5万吨,成为最大增长亮点;从泰国的进口量下降19%,市场份额从43%降至33%;从中国的进口量增长21%达1.6万吨,占比4%保持稳定。
以上数据由国贸通大数据支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