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循环塑料经济”理念的不断强化,化学回收技术正迎来显著增长期。根据英国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事务所 Appleyard Lees 发布的最新报告——该机构长期专注于专利趋势分析、知识产权战略与可持续创新研究——显示,2023 年全球针对化学塑料回收技术的专利申请达到 794 件,比 2022 年的 746 件增长约 6%,而相比 2019 年的 368 件,更是实现翻倍。这一创纪录的增长趋势,反映出全球产业界在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方面的投资热情与技术创新活力正持续攀升。
创新浪潮背后的意义
在传统机械回收仍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化学回收方法的兴起标志着应对更复杂、多元塑料废弃物流的新方向。报告指出,面对制造商被要求采用可回收包装、提高循环利用比率的压力,化学回收日益成为关键环节。 此外,从专利数量的增长趋势来看,也反映出研发投入与创新动力的持续增强。
主攻塑料种类与技术路径
在塑料类型方面,2023 年专利申请最多的三类为:聚丙烯(
PP) 297 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288 件、聚氯乙烯(
PVC) 277 件。在技术路径上,热解(pyrolysis)依然主导化学回收专利布局,2023 年达到 333 件,而热回收(thermal recycling)略降至 325 件(2022 年为 332 件)。这些数据表明,研发热点正集中于能应对混合及高污染塑料废弃物的新型工艺,显示行业对高效、闭环回收方案的重视。
地域与企业动向
地理上,2023 年首次由 韩国(South Korea)以 215 件专利申请位居全球首位,较 2022 年增长逾 20%。在企业层面,德国化工巨头 BASF SE 已取代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成为该领域最大的专利申请方,其 2023 年申请数为 36 件(2022 年为 11 件)。 报告还指出,进入该领域申请专利的组织数量在过去五年里已超过三倍,显示出新进入者与科研机构的活跃度正不断提升。
挑战与制约因素
尽管申请数创新高,但要实现真正的“循环塑料经济”仍面临挑战。Appleyard Lees 指出:全球塑料产量仍在持续上升,而回收速度尚需进一步加快;仅靠机械回收难以应对受污染、混合材质或复合塑料流。化学回收若要在商业上实现规模化与成本优势,仍需政策、监管、资金与基础设施的多重配合。换言之,创新虽可喜,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仍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难题。
新观察:对行业与政策的启示
对于品牌商、塑料加工商及回收基础设施提供商而言,专利趋势表明“新材料+新工艺”正在走向成熟。因此在产品设计、包装策略与原料采购中,应更加关注“可循环”“可回收”与“化学回收兼容性”等维度。与此同时,从政策视角看,技术创新为实现回收率、再生内容比率与塑料循环利用目标提供了可能,前提是创新成果能快速转化为实际产能与市场应用。
展望:创新能否转化为行动?2023 年的专利申请峰值令人鼓舞,但这只是起点。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回收转型,还需实现技术规模化、商业模式成熟、监管政策完善与产业链协同。未来几年将检验这些创新能否跨越“研发—商业—基础设施”的鸿沟,带来回收量提升、再生塑料稳定供给与产品设计变革。若能顺利落地,塑料循环回收产业有望迎来质的飞跃。
(资料来源:Appleyard Lees)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