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华阳新材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3.87亿元,同比飙升43.00%,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扩张力;但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均为-1.86亿元,尽管亏损幅度同比分别收窄6.76%、6.94%,仍未摆脱亏损困境,已连续两年亏损。
进入2025年首季度,公司营收9241.24万元,同比增长120.89%,净利润更是扭亏为盈达9881.52万元,而扣非归母净利润仍亏损2656.44万元,同比仅收窄2.48%,凸显盈利质量改善之路仍任重道远。
在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变革的大背景下,面对贵金属回收产业市场占有率提升遇阻、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足等严峻挑战,华阳新材通过“保收入、降亏损、拓业务、促发展”的组合拳,稳住了经营基本盘。
贵金属回收加工产业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司通过强化技改研发、严控产品质量,成功开拓6家新客户,子公司华盛丰作为国内首家硝酸用铂催化网生产企业,凭借提升铂网产量、拓展氯化钯新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大增78.90%。尽管公司具备铂网年产能2500kg、含贵金属废催化剂年处置1000t的能力,且产品已向氯化钯等下游领域延伸,但期间费用高企,计提存货跌价损失528.20万元,使得该业务全年仍亏损约3400万元,成本管控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则深陷市场需求疲软的泥沼。生物降解新材料市场可持续性依赖政策驱动。当前“禁塑令”政策没有全面落地,市场不及预期,导致装置开工率不足,公司产业链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固定性费用较高,加上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677.38万元,计提存货跌价损失456.23万元,导致该业务2024年亏损约8200万元,其中生物降解PE材料销售2829吨(平均单价7065元/吨),生物降解PE制品销售2601吨(平均单价10311元/吨)。尽管公司拥有6万吨/年PBAT母料、4万吨改性材料和4万吨制品加工产能,但报告期内PBAT生产线停产,主要聚焦改性料及制品生产。其销售网络以山西为中心,辐射山东、广东、浙江等11省市,并在山西建立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海外市场,试图打破增长僵局。
在转售电及充电站业务领域,华阳新材持续发力,通过优化现有充电站运营、投运义井公园充电站,保障供电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依托新材料上市平台,深入调研行业趋势,积极探寻新的发展方向,为未来发展蓄势。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转回2019年度已确认未弥补亏损在本年度到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这一操作使净利润减少3960万元,对业绩产生了明显影响。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