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变化与塑料污染双重危机下,百事公司(PepsiCo)日前宣布对其“百事正向”(Pep+)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这些调整不仅涉及将实现全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从原定的2040年推迟至2050年,还包括对包装、农业和水资源等关键领域目标的下调或重设,尤其在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方面引发了广泛关注。
减塑目标“变软”,可重复使用包装目标被取消
百事公司曾计划到2030年将其全球饮料与即食食品业务中使用的来自不可再生资源的原生塑料(Virgin Plastic)吨数减少20%,并在人均使用量上减少50%。如今,这一目标被改为“每年平均减少2%的原生塑料使用总量”,且不再追踪单位产品的塑料用量。
此外,百事公司原定在2030年前实现20%的饮料通过可重复使用包装销售的目标也被取消。该公司表示,将不再单独制定可重复使用包装的比例目标,而是将其纳入新的包装设计体系中加以衡量。与此同时,原本到2030年在包装中使用50%回收塑料的承诺,也被推迟至2035年,且比例下调至“40%以上”。
百事公司2023年向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提交的数据显示,其原生塑料使用量从2020年的21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30万吨。这表明该公司在“减塑”方面并未取得预期进展。
气候目标“推迟”,仍声称与《巴黎协定》一致
在气候方面,百事将其范围1和2的排放目标从原本在2030年较2015年减少75%,调整为以2022年为基准减少50%;同时,将范围3(即供应链相关)中的E&I(能源与工业)排放量目标调整为以2022年为基准减少42%,FLAG(森林、土地和农业)排放量调整为减少30%。尽管新目标有所“减弱”,百事仍表示其路线图符合《巴黎协定》中1.5°C温控目标,并已获得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的认可。
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表示:“我们知道,展示真实进展非常重要,包括成功与挑战。我们必须面对基础设施落后、电动车配套不足、法规变更等现实因素。”
回收与政策“现实”:印度、中国市场制约再利用推广
百事公司指出,其目标调整与现实挑战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薄弱或法规滞后的国家。以印度为例,直到2023年才允许在饮料包装中使用回收
PET(rPET);而在中国,食品级包装仍禁止使用rPET。这些法律与政策滞后严重限制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回收包装的能力。
公司董事长兼CEO表示:“Pep+是我们增强业务韧性、推动食品体系可持续的战略投资。我们必须在目标上保持灵活,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行动力和可行性。”
NGO批评声不断:目标缩水是“倒退而非转型”
尽管百事公司强调其调整是“务实选择”,多家环保组织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海洋环保组织Oceana高级副总裁直言:“百事放弃可重复使用包装和原生塑料减量目标,只会加剧海洋与环境污染。只要玻璃瓶重复使用10%,就能避免超过1万亿个一次性
塑料瓶和杯子的使用。”
加州伯克利的塑料污染联盟(Plastic Pollution Coalition)联合创始人兼CEO更是批评道:“百事公司曾经可以在无塑料包装的时代销售产品,今天却选择在可持续发展路上退步。更多塑料回收不是解决办法,出路是‘少用塑料、少用一次性包装’。”
值得一提的是,百事的主要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公司也在2024年年底宣布取消此前拟在2020-2025年间减少300万吨原生塑料使用的目标,并下调其回收材料使用率至35-40%,显示出饮料行业在应对环保压力与市场现实之间的普遍困境。
(来源:Recyclingtoday、Pepsi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