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对可持续塑料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美国聚丙烯(
PP)再生企业PureCycle Technologies宣布,将于2030年前实现全球年产能接近10亿磅的目标,全面提升其在塑料循环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这一宏大计划的背后,是其近期成功筹集的3亿美元新资本,以及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地多个项目的快速推进。
6 月初,参观者在俄亥俄州 Ironton 和宾夕法尼亚州 Denver 的 PureCycle 站点参加开放日活动
从俄亥俄起步,迈向全球三地布局
PureCycle的首座溶剂法再生聚丙烯工厂位于俄亥俄州Ironton,目前运行稳定,产能已达到107百万磅/年,产线负荷率接近87%。这座工厂不仅标志着其头个商业化再生技术的成功落地,也为其后续全球扩张积累了宝贵的建设和运营经验。
基于这项成果,PureCycle启动了“第一阶段全球增长计划”,目标是在2029年底前,将全球总产能扩展至9.67亿磅/年,接近十倍增长。其中包括三大关键项目:
泰国罗勇府:与东南亚某石化头部企业合作,建设一条年产1.3亿磅的再生聚丙烯生产线,选址位于该企业的生态工业园区内。该工业园区具备完备的基础设施,如蒸汽、物流、深水港口及配套电力系统,有助于大幅降低资本支出和加快建设进度。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工,2027年中期投产。
比利时安特卫普:欧洲头个项目正在申请许可,预计2026年开建,2028年正式投产,同样规划1.3亿磅年产能。该地将承接部分原本为美国工厂预制的核心设备,以加速整体部署进程。
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 将作为第二代(Gen 2)技术的首发试点。该工厂设计产能超3亿磅/年,计划2026年动工、2029年投产,并将全面整合预处理(PreP)及造粒系统,以形成完整的再生聚丙烯产业链。
此外,PureCycle还计划在北美另觅新址,建设另一座配备第二代技术的再生产线,预计年产能不低于3亿磅,具体选址将于后续公布。至此,全球范围内的四大设施共同构成PureCycle迈向十亿磅产能的战略版图。
技术升级,资本赋能
PureCycle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基于溶剂的聚丙烯再生工艺,能够将废旧PP材料中的污染物彻底去除,最终产出的再生颗粒可媲美原生料。该技术源自一家国际消费品头部的专利授权,是当前市面上少有的可实现“食品级”高纯度回收的工艺路线。
最新发布的扩张计划伴随着一笔3亿美元的融资协议,由多个全球知名投资机构联合注资。融资形式为可转换优先股,附带年化7%的累积股息,并设有相较于股价平均值约30%的转股溢价。该笔融资预计将于2025年6月20日交割完成,为PureCycle未来数年的产能扩张和技术迭代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
产业协同,区域优势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PureCycle在泰国与合作方共建的工厂,将不再单独新建预处理与造粒产线,而是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基础设施和石化资源。这种“轻资产联营”模式,不仅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也为项目早日投产提供了保障。同样的思路也体现在比利时项目的推进中:转移原定用于美国的设备资源,大幅缩短筹建周期。
此外,欧洲和亚洲市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聚丙烯回收
原料网络,也为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方面强调,通过跨区域的布局,不仅可以就近获取原料、优化物流,还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对可持续材料的区域性需求。
PureCycle展望2030:可持续塑料的“工业级复兴”
根据内部预测,PureCycle在全球产能达标后,预计将实现年化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达6亿美元,标志着其从技术探索期正式迈入产业盈利期。未来五年将是其塑料再生之路的“规模化关键期”。
伴随政策推动、品牌商绿色承诺、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持续升温,废旧聚丙烯回收正在从“小而分散”的传统模式走向“集中规模化”的新格局。PureCycle正试图以其技术壁垒、资本后盾与全球战略布局,指引全球PP回收迈入一个全新的工业阶段。
(资料来源:PureCycle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