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化学回收全景版图:280万吨规划产能,现实仅1成落地

2025-10-31 09:19:47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 阅读量:1004 评论
分享:
  【苏尔茨巴赫-罗森贝格,德国,2025年10月】——弗劳恩霍夫环境、安全与能源技术研究所(Fraunhofer UMSICHT)近日发布了一份欧洲化学回收设施互动地图,首次全面展示了欧洲大陆的先进回收项目、技术类型、产能规划与建设状态。该地图揭示出一个雄心勃勃但仍在起步阶段的产业版图:超过60个化学回收项目正在规划中,但仅有18座工厂投入运营。
 
  280万吨规划产能 vs. 29万吨现实运行
 
  根据UMSICHT的数据,截至2025年10月,欧洲共有65个化学回收项目处于筹备或建设阶段。整体规划产能约为279.9万吨/年,然而当前真正投入运行的产能仅为28.9万吨/年。在运营的工厂中,热解技术(Pyrolysis)占据主导地位,贡献约26.2万吨/年产能;溶剂法(Solvent-based)和溶解回收(Solvolysis)合计不足3万吨/年;气化(Gasification)技术尚无一座工厂投入运营。
 
  技术格局:热解领先,气化滞后
 
  从整体规划来看,热解路线依然是欧洲化学回收的核心力量,计划产能达193.8万吨/年,占总量近七成。其次是气化(86万吨/年)、溶剂法(6.8万吨/年)、溶解法(10.2万吨/年)、酶法(5万吨/年)与水热法(7万吨/年)等新兴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9个项目(总计81.9万吨/年产能)宣布终止,其中7个为热解项目。这反映出该技术虽最成熟,但也最受市场与政策波动影响。
 
  区域分布:意大利等国崭露头角。互动地图显示,意大利在欧洲化学回收布局中表现活跃,目前拥有4个处于筹备阶段的项目。整体来看,欧洲各国的布局差异明显,部分国家集中于中试与示范装置,而北欧和中欧部分地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商业化网络。
 
  政策与经济挑战并存
 
  UMSICHT苏尔茨巴赫-罗森贝格分部主任Matthias Franke教授指出,欧盟层面的化学回收监管仍未最终敲定,各国的实施细则也存在差异。同时,化石原料价格走低、高能源成本、以及来自亚洲的低价再生材料进口,共同削弱了欧洲化学回收的经济竞争力。
 
  此外,许多先进回收技术仍面临操作稳定性、产率与产品质量等技术瓶颈,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尽管如此,Franke教授强调尽管中国、韩国和日本(亚洲地区国家)正在迅速追赶,欧洲依旧在创新与专利布局上保持领先地位。
 
  创新与不确定性的并行
 
  该互动地图不仅是行业研究工具,也是一面镜子:它揭示了欧洲在塑料循环经济中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复杂过程。化学回收被视为解决难以机械回收塑料的重要途径,但在商业化落地前,仍需跨越监管、经济与技术的多重门槛。
 
  正如报告所总结的那样——欧洲化学回收的未来充满潜力,但也伴随着不确定性。
 
  (资料来源:UMSICHT )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产品推荐 更多